[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成品式建筑放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47275.4 | 申请日: | 2019-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1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斌;顾小军;张锦;杨晓娟;智倩;颜慧;蒋磊;王劭;闵穗;沈茜文;吴阳春;冯立华;冯锦舟;葛立平;鲍晓阳;赵创业;张荣;刘立星;廖望;马英博;胡元刚;程文姿;王亚运;周佳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H7/04 | 分类号: | B25H7/04 |
| 代理公司: | 苏州瑞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罗磊 |
| 地址: | 215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成品 建筑 放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成品式建筑放线装置,其包括相交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固定安装于地面上,第一轨道内安装有第一旋转部件,第二轨道内安装有第二旋转部件,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上固定连接有放线杆,放线杆的端部连接有标记部件。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可重复利用,且利用率高、实用性强,可提高基层放线和面层材料加工尺寸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放线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成品式建筑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装饰领域,由于装饰工程中设计效果的多元化,椭圆形造型被广泛应用到装饰工程中。传统弧形造型放线基本分为两种:第一种,多点位取点,多点之间连接成线,但放线精度极低,容易出现误差,导致不能完全满足施工图要求;第二种,取椭圆焦点a1、a2,注明长轴及短轴方位,定点画线,此方法操作简单,但不可重复利用,且需放线工人的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同时,上述方法极大依赖于现场放线工人水平,且放线工具不可重复利用,推广性较差,也浪费大量的人工和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成品式建筑放线装置,可重复利用,利用率高,实用性强,可提高基层放线和面层材料加工尺寸的精确度。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成品式建筑放线装置,其包括相交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固定安装于地面上,第一轨道内安装有第一旋转部件,第二轨道内安装有第二旋转部件,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上固定连接有放线杆,放线杆的端部连接有标记部件。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交叉形成十字形轨道。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十字交叉处通过锚固件固定连接于地面上。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交叉形成V形轨道。
进一步地,上述V形轨道的夹角为90°。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交叉处通过锚固件固定连接于地面上。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旋转部件为水平布置的第一滚轮。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滚轮上固定连接有沿着第一滚轮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杆,放线杆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旋转部件为水平布置的第二滚轮。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滚轮上固定连接有沿着第二滚轮的轴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杆,放线杆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调节的成品式建筑放线装置,主要设置了相交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固定安装于地面上,第一轨道内安装有第一旋转部件,第二轨道内安装有第二旋转部件,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上固定连接有放线杆,放线杆的端部连接有标记部件;
因而,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所有配件易采购、价格低廉,综合成本较低。
2、适用于弧形较多,需重新放线的装饰工程项目中。
3、可重复利用,利用率高,可提高基层放线和面层材料加工尺寸的精确度
4、美观性更强,实用性更高,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的成品式建筑放线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72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医药中间体混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