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边坡变形远程监控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47084.8 | 申请日: | 2019-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7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伍东卫;严园;杨静;曹志伟;迟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 地址: | 65005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变形 远程 监控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边坡变形远程监控设备,由监控装置和监测柱组成,二者相离,分别位于观测基站和监测点,监控装置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容纳盒,二者固定在立柱上,容纳盒底部设有数据基站盒,中部设置中间隔板,中间隔板上下侧设有观测装置;观测装置包括高倍望远镜、电测目镜、望远镜调整支架、望远镜尾部支架、红外线发射器,望远镜调整支架底座和尾部支架固定在中间隔板上,望远镜调整支架上部与高倍望远镜中部螺栓连接,高倍望远镜目镜端由尾部支架固定,电测目镜固定在高倍望远镜的目镜端头。根据标记符的前后像素坐标变化,计算监测点的变形情况,从而初步判定边坡情况。测量精度满足公路边坡变形监控要求,能适应各种野外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变形监控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边坡地表位移变化监测、可实现智能化测量、远程数据传输等功能的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本技术应用领域当前存在以下几种技术手段:
人工定期测量,共分三种:第一种,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对地表监测点位移进行定期测量;第二种,采用移动式深部位移测斜仪对边坡深部位移进行定期测量;第三种,采用应力应变计对防护结构内力进行测量。根据边坡稳定性及变形特征,按照GB 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一至三种方法对边坡变形进行监测。该方法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测量结果受仪器本身测量误差、人为的偶然误差的影响较大。
固定式传感器自动化监控测量,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是埋设固定式深部位移测斜仪,测量数据传输到一个数据基站,通过3G/4G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用于测量防护结构内力的传感器,仪器的自动化测量、数据实时传输,目前在工程上应用实例较为少见。通过监测边坡深部位移的方式评价边坡变形,存在以下不足: 1)材料安装费用较高(传感器至少6个、数据基站、电源、测斜管、钻孔安装劳务等费用),通过钻芯机钻孔埋设,本身就是对边坡的一种破坏,特别是用单套筒水钻工艺,同时,施工难度较大;2)固定式深部位移测斜仪埋设位置是固定的,监测的变形范围有限,测量精度受管周围砂石是否填充密实影响,测量数据准确性受边坡滑动面的影响较大;3)设备易遭受破坏,边坡变形量较大时,测斜管易局部脆断。
全站仪全断面扫描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水利工程大坝变形监测。利用带扫描功能的全站仪,通过对坝面全幅Z字型扫描测距,比较前后扫描距离的差值,计算出坝面位移。但该项技术不适应于公路工程,原因如下:1)费用较高;2) 边坡坡面有植被生长,会影响测量结果;3)因设备较昂贵,在野外已遭盗窃,很难保护;4)测量数据量较大,难以实现野外数据远程传输。
为克服以上三种技术手段费用高、耗材大、易损坏等问题,提供该实用新型。经文献检索,未见与该实用新型相同的公开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费用较低、测量精度满足公路工程边坡变形监控需求、且能实现智能化控制、远程数据传输的边坡地表位移监控装置,配合室内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完成对前后两次地表位移的监测工作。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边坡变形远程监控设备,由监控装置10和监测柱9组成,二者相离,分别位于观测基站18和监测点19,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 10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4、容纳盒5,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4和容纳盒5固定在立柱11上,所述容纳盒5底部设有数据基站盒3,所述容纳盒5中部设置中间隔板12,所述中间隔板12上下侧设有相同的至少两套观测装置13;所述观测装置包括高倍望远镜1、电测目镜2、望远镜调整支架6、望远镜尾部支架7、红外线发射器8,所述望远镜调整支架6底座和尾部支架7固定在容纳盒5的中间隔板12上,望远镜调整支架6上部与高倍望远镜1中部螺栓连接,高倍望远镜1 目镜端由尾部支架7固定,电测目镜2固定在高倍望远镜1的目镜端头;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4通过电线与数据基站盒3充电端口相连。
中间隔板12上下侧观测装置13的高倍望远镜1目镜端,朝向可根据监测点的方位任意调节,装置数量可根据监测点数量进行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70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钢架攀爬器
- 下一篇:带真空发生器的负压吸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