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内饰件热压成型自动上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4358.8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5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力赢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安控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32 | 分类号: | B29C43/32;B29C43/16;B29C43/34;B29C43/50;B29L31/5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明志会 |
地址: | 402660 重庆市潼南县***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内饰件 热压 成型 自动 上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内饰件热压成型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用于上料的上料总成、用于下料的取件总成、用于运输坯料的上料运输线和用于运输成品的下料运输线,所述上料运输线和下料运输线位于生产内饰件的热压成型装置的两侧,且上料总成与上料运输线配合。本实用新型中,将上料运输线和下料运输线设置于热压成型装置的两侧,上料运输线通过上料总成将坯料送至热压成型装置中,完成热压后再通过取件总成将成品送至下料运输线中,完成整个物料的上料下料,设备运转使用只需两个操作人员即可,并且生产效率与原先相比具有显著提升,所有的成品都通过抓取机构搬运,不会造成内饰件的划伤和破损,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件加工领域,具体为汽车内饰件热压成型自动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件由于体积一般较大,而在现有的生产过程中全部都是采用人工搬运流转,一台内饰件热压成型机需要至少2人搬抬流转,才能保障机器的正常运转,生产效率低下,并且员工在工作期间需要不断的搬运流转,劳动强度大易疲劳,同时人工搬运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内饰件的划伤、破损等质量问题。
为此,设计汽车内饰件热压成型自动上下料装置是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内饰件热压成型自动上下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操作过程中操控底座移动,会导致操作平台重心不稳极易翻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内饰件热压成型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用于上料的上料总成、用于下料的取件总成、用于运输坯料的上料运输线和用于运输成品的下料运输线,所述上料运输线和下料运输线位于生产内饰件的热压成型装置的两侧,且上料总成与上料运输线配合,所述取件总成位于下料运输线和热压成型装置之间。
优选的,所述上料总成包括设置于上料运输线两端处的上料平台,所述上料平台与上料运输线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料总成包括分配送料机构,且分配送料机构位于上料运输线上,所述分配送料机构的出料端与热压成型装置的放件处对应。
优选的,所述取件总成包括取料平台、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支撑架上的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的一端与热压成型装置的取件处匹配,所述抓取机构的一端与对应的下料运输线匹配。
优选的,所述热压成型装置的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上料运输线和下料运输线的输入端、分配送料机构的输入端和抓取机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热压成型装置上设置有时间继电器。
优选的,所述上料总成、取件总成、上料运输线和下料运输线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柜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时间继电器安装于PLC控制柜内部。
优选的,所述热压成型装置均匀设置于上料运输线和下料运输线,且下料运输线的出料端与下一工位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将上料运输线和下料运输线设置于热压成型装置的两侧,上料运输线通过上料总成将坯料送至热压成型装置中,完成热压后再通过取件总成将成品送至下料运输线中,完成整个物料的上料下料,设备运转使用只需两个操作人员即可,并且生产效率与原先相比具有显著提升,所有的成品都通过抓取机构搬运,不会造成内饰件的划伤和破损,保证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PLC控制,并且热压成型装置的开关复位都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员工不需要重复开关热压机机器,实现智能操作机器,并且上料总成、取件总成、上料运输线和下料运输线的动作都与热压成型装置的动作配合,实现自动化上下料。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力赢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安控物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力赢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安控物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43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