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科临床的药品粉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3854.1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4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冠涛 |
主分类号: | A61J3/02 | 分类号: | A61J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李树祥 |
地址: | 262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内科 临床 药品 粉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科临床的药品粉末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粉碎盒和第一电机,所述粉碎盒固定连接于箱体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箱体顶部的中端,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粉碎刀,所述粉碎盒底部的中端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内表面的下端活动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输送管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网,所述箱体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碾末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省时省力,而且提高了粉末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粉末装置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粉末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内科临床的药品粉末装置。
背景技术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红十字内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病因、致病机转、流行病学、自然史、症状、征候、实验诊断、影像检查、鉴别诊断、诊断、治疗、预后,内科学的方法是透过病史询问或面谈后,进行理学检查,根据病史与检查所见做实验诊断与影像检查,以期在众多鉴别诊断中排除可能性较低者,获得最有可能的诊断,获得诊断后,内科的治疗方法包含追踪观察、生活方式、药物、介入性治疗(如心导管、内视镜)等,根据病人的状况调整药物之使用,防止并处理副作用及并发症,其中内科根据病人的需求将药品变成粉末,但现有的粉末装置为人工手动捣碎以及手动磨成粉末,此方式粉末效率低,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降低了粉末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内科临床的药品粉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内科临床的药品粉末装置,具备粉末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粉末装置为人工手动捣碎以及手动磨成粉末,此方式粉末效率低,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降低了粉末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内科临床的药品粉末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粉碎盒和第一电机,所述粉碎盒固定连接于箱体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箱体顶部的中端,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粉碎刀,所述粉碎盒底部的中端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内表面的下端活动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输送管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网,所述箱体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碾末机构。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碾末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于箱体背面的左端,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碾末辊,所述第一碾末辊的前端通过轴承与箱体的内壁活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的外侧套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右侧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碾末辊,所述第二碾末辊的前端与连接杆的后端均通过轴承与箱体的内壁活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箱体底部的中端开设有出料口。
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型号均为TC71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粉碎机构和碾末机构,起到了可有效的提高其粉末效率,同时省时省力,而且提高了粉末效果,粉末时,利用外置控制器启动第一电机,这时将药品通过进料口加至粉碎盒内,然后利用第一电机带动转杆,转杆带动粉碎刀进行旋转,以用于将药品进行初次粉碎;
且为防止粉碎后将较大的药品流至底部,通过设置隔网,可将其阻隔,以使其继续粉碎,而粉碎后较小的药品会通过输送管流至第一碾末辊和第二碾末辊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冠涛,未经李冠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38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