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灌浆连接可拆装套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3339.3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8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庄;刘良林;丁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浆 连接 拆装 套筒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浆连接可拆装套筒结构,包括第一套筒单元和第二套筒单元,所述第一套筒单元和第二套筒单元可拆卸插装连接,并通过紧固件紧固;所述第一套筒单元包括第一套筒本体,所述第一套筒本体设有排浆孔,所述第二套筒单元包括第二套筒本体,所述第二套筒本体设有灌浆孔,所述第一套筒本体与第二套筒本体形状相同,均为锥台形,所述第一套筒本体一端设有母榫,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母榫相匹配的公榫,公榫插入母榫中,使第一套筒本体与第二套筒本体连接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结构安装与拆卸方便,可实现二次甚至多次利用,减少预制混凝土构件拆除过程中的建筑废弃物种类与数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浆连接可拆装套筒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居民对房屋的大量需求,各类钢筋混凝土建筑日趋增多,在建筑建造过程中钢筋所采用的连接形式也呈多样化,常使用的钢筋连接形式有绑扎搭接、焊接连接、机械连接。我国当前倡导大力发展装配式结构体系,对产业化住宅开发的优惠政策促使大量房地产开发商开发装配式住宅,使装配式结构在整个建筑行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是当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的主流方式,简称套筒灌浆连接,是指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的金属套筒中插入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连接方式。套筒灌浆接头具有性能可靠、适用性广、安装简便等优点,可视为一种机械连接。在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 中,对于装配整体是框架结构柱的连接有这样的规定:当房屋高度不大于12m或层数不超过3层时,可采用套筒灌浆、浆锚搭接、焊接等连接方式;当房屋高度大于12m或层数超过3层时,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由此可见,相比其它连接方式,套筒灌浆连接适用的装配式混凝土工程范围更广,在实际中应用更成功。
现有套筒灌浆连接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缺点是,套筒从预制混凝土试件中剥离出来后,因为其内部硬化的灌浆料难以清理,不利于套筒的回收利用,导致拆除时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要求建筑生产活动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实现“Reduce”、“Reuse”、“Recycle”的“3R”理念。为贯彻“3R”理念,要求套筒可循环利用,即要求预制混凝土结构能够对拆卸下来的套筒进行再利用。直接对套筒进行重复利用,减少施工周期与施工成本,降低建筑废弃物处理难度,不仅效率高而且耗能少,有助于环境保护。因此,为了对套筒进行重复利用,需要设计并制造一种套筒在预制混凝土结构拆除后可以拆卸并在新的建筑中能够完成二次装配利用。通过采用一定条件进行施工,从而制备一种可拆装套筒灌浆连接预制混凝土构件,能够实现套筒的拼装与拆卸,并具有足够刚度、强度和耐久性,保障荷载的顺利传递,同时实现二次利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灌浆连接可拆装套筒结构,解决现有预制混凝土构件中套筒不能重复使用的技术问题,实现套筒的二次甚至多次循环利用,提高套筒的利用率,减少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废弃物的种类与处理难度,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灌浆连接可拆装套筒结构,包括第一套筒单元和第二套筒单元,所述第一套筒单元和第二套筒单元可拆卸插装连接,并通过紧固件紧固;所述第一套筒单元包括第一套筒本体,所述第一套筒本体设有排浆孔,所述第二套筒单元包括第二套筒本体,所述第二套筒本体设有灌浆孔,所述第一套筒本体与第二套筒本体形状相同,均为锥台形,所述第一套筒本体一端设有母榫,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母榫相匹配的公榫,公榫插入母榫中,使第一套筒本体与第二套筒本体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本体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密封胶塞,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密封胶塞,第一密封胶塞内插入预埋钢筋,第二密封胶塞内插入待连接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预埋钢筋与待连接钢筋的锚固长度不低于8倍钢筋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33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的垫片制作工具
- 下一篇:一种花卉种植大棚雨水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