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激光打码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41908.0 | 申请日: | 2019-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1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舒全;郑秋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长峰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26/362 | 分类号: | B23K26/362;B23K26/70;B41J2/435;B41J2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严巧巧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激光 打码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速激光打码机,涉及激光打码机领域,采用双工位轨道传输机构同时提供两个独立运行的打码工位,激光打码光学机构和CCD视觉定位扫码检测机构在两个打码工位上交替执行识别、打码和读取码的动作,使得单片PCB电路板的打码时间显著降低,打码机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杆移动模组机构,将激光打码光学机构和CCD视觉定位扫码检测机构在Y轴方向的移动模组集成为一体,同时将相机移动平台和光源移动平台设置在双杆移动模组机构的上下两侧,充分利用双杆移动模组机构和双工位轨道传输机构之间的空间,减少打码机整体的体积,显著提高打码机内部零件的集成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打码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激光打码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工艺喷墨打码的方式由于需要与产品接触、成本高、标记容易,对环境不友好等缺点逐渐被激光打码技术取代,激光打码技术具有的非接触式无损打标、对环境友好、加工精度高、标记具有持久性不会被轻易抹除、使用寿命长和加工效率快等优点逐步占领打码领域。
例如在专利CN107598382B中公开的具有分选功能的全自动PCB激光打码机、方法及系统,包括模组机构、轨道输送机构、激光打码光学机构、CCD视觉定位扫码检测机构、PCB电路板传感器及控制机构;采用自动识别PCB电路板上唯一标识的方式避免打错PCB电路板,CCD视觉定位扫码检测机构自动定位打码的位置,激光打码光学机构打码完毕后CCD视觉定位扫码检测机构进行扫码,如果扫码合格将PCB产品输送到下一工艺设备,如果不合格则将PCB产品输送到不合格区,同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检查、维修设备,不会造成打码不良的PCB产品入库造成整个批次的产品报废、退回,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但是,上述专利公开的打码机技术方案加工效率不高,每次打码只能进行一个PCB电路板的打码操作,并且方案中设置有多个方向的移动模组分别控制CCD相机和激光光源的运动,导致打码机整体体积大,且相机移动模组和光源移动模组之间的空间利用率不高,也会导致打码机整体体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激光打码机,单机高速打码,技工效率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激光打码机,位于打码机外壳内部设置的机架上,包括PCB电路板传感器、激光打码光学机构、CCD视觉定位扫码检测机构、双工位轨道传输机构、双杆移动模组机构和控制系统;
所述双工位轨道传输机构,位于机架上方,包括位于同一安装平面左工位轨道传输机构和右工位轨道传输机构,所述左工位轨道传输机构和右工位轨道传输机构相互对应安装,且左工位轨道传输机构和右工位轨道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相反;所述左工位轨道传输机构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用于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将PCB电路板输送至左工位;所述右工位轨道传输机构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用于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将PCB电路板输送至右工位;
所述双杆移动模组机构,位于双工位轨道传输机构上方的机架上,且电连接于控制系统;所述激光打码光学机构和CCD视觉定位扫码检测机构分别连接于双杆移动模组,且分别电连接于控制系统;所述激光打码光学机构和CCD视觉定位扫码检测机构在控制系统控制下且分别具有在双杆移动模组上移动的自由度;
所述CCD视觉定位扫码检测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于控制系统的CCD相机和相机移动平台,所述CCD相机设置在相机移动平台上,相机移动平台连接于双杆移动模组机构;所述CCD相机的镜头朝下,且CCD相机具有在相机移动平台上移动的自由度;所述激光打码光学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于控制系统的激光光源和光源移动平台,所述激光光源设置在光源移动平台上,光源移动平台连接于双杆移动模组机构,激光光源具有在光源移动平台上移动的自由度;
所述PCB电路板传感器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左工位轨道传输机构和右工位轨道传输机构的传输入口,PCB电路板传感器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用于感应PCB电路板的型号并反馈至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长峰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长峰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1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震防火保温板
- 下一篇:一种砂浆制备用混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