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视侧方引导式气管导管套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1370.3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3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傅国强;王剑;陈文婷;王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兰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B1/267;A61B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31325 | 代理人: | 王函 |
地址: | 200431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 引导 气管 导管 套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视侧方引导式气管导管套件,所述可视侧方引导式气管导管上端为机器端,下端为病人端,所述可视侧方引导式气管导管近病人端管壁外设有气囊,该气囊以下的下端一侧管壁上设有轴向封闭的侧向开口,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与该气管导管管腔纵轴线垂直,横向指向侧面;所述侧向开口处对侧管壁为弧形侧弯侧壁,该弧形侧弯侧壁内设有微型摄像头。借助本装置将支气管导管送入支气管的过程可通过侧向开口对侧壁上的纵向微型摄像头通过与之连接的显示器全程观察,明确定位封堵管在支气管内的合适位置和深度,从而满足临床上左右肺隔离及单肺通气的选择使用。该装置使支气管导管的置管和定位变得简单、准确、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和支气管导管,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型可视侧方引导式气管导管套件。主要适合应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等,可提供简单有效和可靠的双肺隔离和单肺通气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单肺通气技术可以提供肺部的隔离并有助于手术野的暴露和术中的呼吸管理。常用来提供单肺通气的肺隔离技术装置有三种:1. 双腔支气管插管(DLT), 2. 支气管阻塞器(BB), 3. 单腔支气管插管(ET)。ET在早期胸科手术中应用较多,但随着前两种技术的发展,ET已逐渐淘汰。
目前常用的两种技术装置仍存在不同的局限性。
双腔支气管插管(DLT)尽管完成置管时间短,但存在以下缺点:
1)总管径粗,相对质地硬,对气管及组织的相对损伤大,刺激性强。
2)不能长时间应用。术后病人若需继续呼吸支持治疗,常要拔除该导管并调换成单腔气管导管,而调换过程不仅增加组织损伤,还可能因再次插管困难而发生其他意外。
3)术中因体位变动和手术操作影响,有时会发生导管位置移位,滑出支气管,再进行位置调整比较困难,进而影响手术要求的通气方式并使手术操作困难增加。
4)插管定位的操作有一定技术难度,精确定位仍有赖于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阻塞器(BB)存在以下缺点:
1)准确置入目标支气管有一定难度,均需借助于纤支镜才能准确定位。
2)完成置管时间较长且随体位变动容易滑脱,滑脱后再次定位置管困难。
3)右侧胸腔手术麻醉应用多受限制。
4)均存在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近年来也有类似可视封堵管和侧方引导式气管导管封堵管套件,但仍存在以下缺陷或不足:
1)所述可视封堵管,是在常用的气管导管基础上将摄像头置于气管导管远端开口处的内壁,再配合市场现有的封堵管使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摄像头置于管腔内,使气管导管远端的内径明显缩窄,不仅影响正常的通气量,在经此管置入封堵管后,由于管腔的限制,再要置入吸痰管进行气管内分泌物吸引就非常困难;虽然该导管置于气管内可观察封堵管的位置,由于为保证镜头视野不被管壁遮挡,该气管导管远端管壁与镜头平齐,这种远端平头的结构在使用该气管导管置入气管时容易受气管软骨环的卡阻,导致置管困难;由于没有方向引导的作用,封堵管在置入目标支气管时定位所需时间较长,操作不方便。加上配合使用的市场现有的封堵管,两者的使用成本也很高。
2)申请人于2017年7月25日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组合型侧方引导式气管和支气管导管”(CN107261285A),所述侧方引导式气管导管封堵管套件,配合使用的封堵管也是简单加长的细的气管导管,尽管置入目标支气管非常简单和准确,但置入深度的准确性仍然需要纤维支气管镜来证实,使用还是不够简易。1),2)还存在的共同缺点在于,管腔内镜头和纤支镜的使用都要求气管导管有足够大的口径以不影响通气和操作。
因此,本领域亟需研发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可视侧方引导式气管导管套件。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兰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兰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13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裂砖墙承载力恢复结构及建筑
- 下一篇:陶瓷托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