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侧墙双层板优化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37538.3 | 申请日: | 201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6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刘杰;梁津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17/04 | 分类号: | B61D17/04 |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 地址: | 130061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双层 优化结构 | ||
一种不锈钢侧墙双层板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双层外墙板结构中增加补强平板,以提高平面区的自身刚度,其中补强平板位于外墙板和补强盒体之间,其四周轮廓延伸至骨架;在补强盒体的空腔区域设置支撑角铁,且支撑角铁与补强平板之间固定连接;补强盒体罩在最外部,补强盒体的四周与骨架之间保持连接,外墙板、补强平板、骨架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双层补强板侧墙结构,可以明显地增强门口两侧的刚度,使整车在垂向和横向刚度上更加稳定,提高车体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结构的优化,有效的解决了墙板松动的问题,提高了车体外表面的美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侧墙,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优化的不锈钢侧墙结构。
背景技术
不锈钢车体的材料种类、结构型式决定了车体的轻量化水平。在保证一定的车体强度、刚度要求的前提下,“薄壁筒型整体承载结构”被公认为实现车体结构轻量化的唯一有效途径。由于钢材密度较高且加工工艺限制,无法采用铝合金车体的闭口型腔式结构,因此“板梁组焊结构”成为钢车体的基本结构思路。但相比较铝合金整体型腔结构,板梁结构方式整体刚度不足,在刚度不足的区域,受内应力的影响,其平面度较差。
为了改善目前板梁结构不锈钢车体的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意欲将铝合金闭口型腔结构应用于侧墙上,该结构虽然具有较高的垂向刚度,且补强板与墙板之间贴合面积较大,对墙板松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因车体在后续焊接以及调修过程中不断产生内部应力,补强板区域内应力无法释放,另外中间平面区域无补强梁的限制,在x、y轴方向抗弯曲能力较弱,因而导致补强板沿着平面法线方向屈曲,最终连同墙板一起内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优化的不锈钢侧墙结构,通过实施补强方案,进一步提高墙板的刚度,改善外表面的平面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锈钢侧墙双层板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双层外墙板结构中增加补强平板,以提高平面区的自身刚度,其中补强平板位于外墙板和补强盒体之间,其四周轮廓延伸至骨架;在补强盒体的空腔区域设置支撑角铁,且支撑角铁与补强平板之间固定连接;补强盒体罩在最外部,补强盒体的四周与骨架之间保持连接,外墙板、补强平板、骨架之间形成一个整体。
所述的补强盒体为凹凸交替的结构形式,凸出部分里面形成空腔。
所述的支撑角铁为两个,以背靠背形式安装于补强盒体的空腔内。
所述的支撑角铁与补强平板之间为点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双层补强板侧墙结构,可以明显地增强门口两侧的刚度,使整车在垂向和横向刚度上更加稳定,提高车体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结构的优化,有效的解决了墙板松动的问题,提高了车体外表面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在1.5-2mm的双层外墙板1结构中设置0.8-12mm补强平板4,以提高平面区的自身刚度,其中补强平板4位于外墙板1和补强盒体3之间,其四周轮廓延伸至骨架6;所述的补强盒体为凹凸交替的结构形式,凸出部分里面形成空腔5。在0.8-1mm厚的补强盒体3的空腔区域5内设置厚度为1.5-2mm支撑角铁2,所述的支撑角铁为两个,以背靠背形式安装于补强盒体的空腔内。并且支撑角铁2与补强平板4之间预先点焊连接;补强盒体罩在最外面,补强盒体3的四周与骨架6之间固定连接,最终外墙板、补强平板、补强盒体、骨架之间形成一个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7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氨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截止阀生产用阀体抛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