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设计用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4822.5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4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年;张剑;袁飞;徐超;苏世毅;高璇;崔鹏飞;皇甫凡飞;徐金华;周博;贾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3001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设计 减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减震支座,具体是一种桥梁设计用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桥梁减震支座减震效果差、减震平稳性不佳的问题。一种桥梁设计用减震装置,包括上矩形压板、下矩形压板、上连接圆柱、下连接圆柱、传动圆柱、上矩形连接板、下矩形连接板、双头伸缩杆、缓冲弹簧、圆柱形抗压单元、圆柱形缓冲单元;所述圆柱形抗压单元包括密封圆筒、上圆形钢板、下圆形钢板、圆柱形橡胶块;所述圆柱形缓冲单元包括保护圆筒、上圆形密封板、下圆形密封板、圆柱形缓冲主体;所述圆柱形缓冲主体包括圆柱形铅芯、N个圆环形钢板、N+1个圆环形橡胶垫。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桥梁减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减震支座,具体是一种桥梁设计用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减震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桥梁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将桥梁上部结构承受的荷载及变形可靠地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以保障桥梁的稳固性。然而实践表明,传统的桥梁减震支座由于自身结构所限,普遍存在减震效果差、减震平稳性不佳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桥梁减震支座,以解决传统的桥梁减震支座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传统的桥梁减震支座减震效果差、减震平稳性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桥梁设计用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桥梁设计用减震装置,包括上矩形压板、下矩形压板、上连接圆柱、下连接圆柱、传动圆柱、上矩形连接板、下矩形连接板、双头伸缩杆、缓冲弹簧、圆柱形抗压单元、圆柱形缓冲单元;
上连接圆柱的数目为四个;四个上连接圆柱的下端面分别与上矩形压板的上表面四角固定;下连接圆柱的数目为四个;四个下连接圆柱的上端面分别与下矩形压板的下表面四角固定;传动圆柱的上端面与上矩形压板的下表面中央固定;上矩形连接板的上表面中央与传动圆柱的下端面固定;下矩形连接板的下表面与下矩形压板的上表面中央固定;双头伸缩杆的数目为四个;四个双头伸缩杆的上端面分别与上矩形压板的下表面左边缘前部、下表面左边缘后部、下表面右边缘前部、下表面右边缘后部固定;四个双头伸缩杆的下端面分别与下矩形压板的上表面左边缘前部、上表面左边缘后部、上表面右边缘前部、上表面右边缘后部固定;缓冲弹簧的数目为四个;四个缓冲弹簧分别套设于四个双头伸缩杆的外侧;四个缓冲弹簧的上端分别与上矩形压板的下表面左边缘前部、下表面左边缘后部、下表面右边缘前部、下表面右边缘后部固定;四个缓冲弹簧的下端分别与下矩形压板的上表面左边缘前部、上表面左边缘后部、上表面右边缘前部、上表面右边缘后部固定;
所述圆柱形抗压单元包括密封圆筒、上圆形钢板、下圆形钢板、圆柱形橡胶块;密封圆筒的两端均设有敞口;上圆形钢板固定嵌设于密封圆筒的上端敞口内;下圆形钢板固定嵌设于密封圆筒的下端敞口内;圆柱形橡胶块的侧面与密封圆筒的内侧面中部固定;圆柱形橡胶块的上端面与上圆形钢板的下表面固定;圆柱形橡胶块的下端面与下圆形钢板的上表面固定;
所述圆柱形抗压单元的数目为八个;其中四个圆柱形抗压单元的下端面中央分别与四个上连接圆柱的上端面固定,另外四个圆柱形抗压单元的上端面中央分别与四个下连接圆柱的下端面固定;
所述圆柱形缓冲单元包括保护圆筒、上圆形密封板、下圆形密封板、圆柱形缓冲主体;保护圆筒的两端均设有敞口;上圆形密封板固定嵌设于保护圆筒的上端敞口内;下圆形密封板固定嵌设于保护圆筒的下端敞口内;所述圆柱形缓冲主体包括圆柱形铅芯、N个圆环形钢板、N+1个圆环形橡胶垫;N为正整数;N个圆环形钢板和N+1个圆环形橡胶垫均固定装配于圆柱形铅芯的侧面,且N个圆环形钢板和N+1个圆环形橡胶垫自上而下交错层叠在一起;圆柱形缓冲主体的侧面与保护圆筒的内侧面中部固定;圆柱形缓冲主体的上端面与上圆形密封板的下表面固定;圆柱形缓冲主体的下端面与下圆形密封板的上表面固定;圆柱形缓冲单元的上端面与上矩形连接板的下表面中央固定;圆柱形缓冲单元的下端面与下矩形连接板的上表面中央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48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军用水壶保温套
- 下一篇:一种新型点胶机模块推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