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电铜线防缠绕轨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2720.X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4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钱淼;王世铭;崔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超樊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16 | 分类号: | B21C47/16;B21G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糜婧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铜线 缠绕 轨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电铜线防缠绕轨道装置,包括上部圆盘、中部主体、下部圆盘、连接块、轴承、转动件、立柱及固定螺丝,中部主体两端分别与上部圆盘和下部圆盘固定连接,连接块焊接固定于上部圆盘中部,轴承安装于上部圆盘中部,转动件与轴承固定连接,转动件包括圆环及折弯部,圆环和折弯部分布于转动件两侧,折弯部通过固定螺丝固定于立柱,导电铜线一端缠绕于中部主体,另一端穿过圆环并被加工机器拖拽,折弯部到立柱的距离大于上部圆盘的半径,导电铜线被加工机器拖拽时,转动件沿轴承转动,使导电铜线剥离中部主体。解决了制造过程中,导电铜线脱离时的卡顿问题,提高了整个流程的顺畅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铜线防缠绕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PIN针制造一般是针对导电铜线进行加工,导电铜线一般呈缠绕状,在使用过程中,拖拽铜线会出现卡死卡顿状况,拖拽铜线不顺畅,影响了机器的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导电铜线防缠绕轨道装置,其能解决卡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导电铜线防缠绕轨道装置,包括上部圆盘、中部主体、下部圆盘、连接块、轴承、转动件、立柱及固定螺丝,所述中部主体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部圆盘和所述下部圆盘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焊接固定于所述上部圆盘中部,所述轴承安装于所述上部圆盘中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包括圆环及折弯部,所述圆环和所述折弯部分布于所述转动件两侧,所述折弯部通过所述固定螺丝固定于所述立柱,导电铜线一端缠绕于所述中部主体,另一端穿过所述圆环并被加工机器拖拽,所述折弯部到所述立柱的距离大于所述上部圆盘的半径,导电铜线被加工机器拖拽时,所述转动件沿所述轴承转动,使导电铜线剥离所述中部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圆盘平行于所述下部圆盘。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圆盘垂直于所述中部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设有中部螺纹孔及V型孔,所述中部螺纹孔与所述V型孔连通,所述折弯部穿过所述V型孔,所述固定螺丝螺接于所述中部螺纹孔,所述固定螺丝抵触于所述折弯部。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螺纹孔垂直于所述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螺纹孔位于所述轴承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螺纹孔和所述V型孔呈Y字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折弯部到所述立柱的距离大于所述上部圆盘的半径,导电铜线被加工机器拖拽时,所述转动件沿所述轴承转动,使导电铜线剥离所述中部主体。解决了制造过程中,导电铜线脱离时的卡顿问题,提高了整个流程的顺畅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电铜线防缠绕轨道装置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导电铜线防缠绕轨道装置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导电铜线防缠绕轨道装置中一立柱的结构图。
图中:10、上部圆盘;20、中部主体;30、下部圆盘;40、连接块;50、轴承;60、转动件;61、圆环;62、折弯部;70、立柱;71、中部螺纹孔;72、V型孔;80、固定螺丝;200、导电铜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超樊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超樊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27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