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光纤对时组网的GIL局部放电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2600.X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2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沈道义;赵洪义;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格鲁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1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纤 组网 gil 局部 放电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光纤对时组网的GIL局部放电定位装置,包括安装于GIL腔体的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及与其连接的现地采集单元,每个所述现地采集单元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所述现地采集单元通过网络连接线连接至后台监测控制单元;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提高了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效率;可实现不同现地采集单元的精准对时,并精确计算局部放电信号到传感器的TOA,以实现局部放电源的精确定位。利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升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有效性,提高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GIL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光纤对时组网的GIL局部放电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insulated Metal-enclosed TransmissionLine,GIL)是一种使用SF6或是SF6与其它气体混合绝缘的长距离电力传输设备,具有高电压、大电流、输电能力强、布置方式灵活、稳定运行、使用寿命长、对环境影响小的突出优点。由于GIL系统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往往由于部件加工工艺不良和装配现场环境较差等原因会在其内部留下金属微粒、绝缘裂隙、金属尖刺等绝缘缺陷。在GIL状态正常情况下,这些缺陷受外施电压作用下发生局部重复击穿和熄灭现象,即发生局部放电。虽然此类放电的放电量一般不大,短期存在不会导致整个绝缘立即击穿,但在长期工作电压下,局部放电会导致绝缘缺陷的逐渐扩大,最后造成整个绝缘击穿。GIL一旦发生故障,抢修工作量大,停电时间长。并且GIL—般负责重要线路的大容量电力传输任务,故障停运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不可估量。
GIL的局部放电检测是在其腔体上安装超声波传感器或特高频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接收的超声波或特高频信号特征,来判断GIL内部是否存在局部放电及局部放电源的位置。目前局部放电源的定位一般有两种手段:
1)根据接收传感器的定位来进行,即:若某传感器接收到局部放电信号,则可大致判断放电源位于此传感器附近。此方法虽实施便利,但精度较低。特别是GIL超长的管体等效于同轴波导,放电信号会沿着管体传播,因沿线的传感器均接收到放电信号而导致定位失败。
2)先基于在线监测装置对放电源进行初定位,再结合带电检测手段进行二次精确定位,此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定位不精确的问题,但也增加了带电检测的工作量,特别是对于长达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GIL线路而言,此方法的操作难度大,可行性差。
由此可见,实现GIL局部放电的在线精确定位是GIL状态监测与诊断研究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光纤对时组网的GIL 局部放电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光纤对时组网的GIL局部放电定位装置,包括安装于GIL腔体的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及与其连接的现地采集单元,每个所述现地采集单元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所述现地采集单元通过网络连接线连接至后台监测控制单元;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负责采集GIL内部局部放电激发的超声波信号或特高频电磁波信号,并传输至与其连接的现地采集单元,所述现地采集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放大器、滤波器和模数转换器,并将数据处理后发送至后台监测控制单元;所述后台监测控制单元监测到局部放电传感器检测的放电信号时,通过网络传输线向现地采集单元下发对时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局部放电监测传感器通过同轴电缆或光纤连接至现地采集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现地采集单元之间通过光纤进行串联组网,当其接收到后台监测控制单元下发的对时指令时,以某一个现地采集单元的时钟作为基准,对其他现地采集单元进行授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一种基于光纤对时组网的GIL局放定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格鲁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格鲁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26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