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尘喷射设备以及包括其的对喷除尘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32042.7 | 申请日: | 201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4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华岭楠;常海鹏;常海金;张思斌;陈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塔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马菁平 |
| 地址: | 20161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 喷射 设备 以及 包括 除尘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更好地对粉尘特别是微细粉尘进行捕捉除尘的吸尘喷射设备以及包括其的对喷除尘系统,其中的吸尘喷射设备包括:吸尘部,具有进尘口、吸尘管道以及出尘口;至少一个喷射部,喷射部具有喷射进口、喷射管道和喷射出口,喷射进口与出尘口相连通;以及至少一个负压风机,该至少一个负压风机分别与至少一个喷射部一一对应,负压风机安装在与其对应的喷射部的喷射出口,通过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从进尘口吸入含尘气体再让该含尘气体从喷射出口喷出,且被喷射出的含尘气体的运动轨迹能和水雾的运动轨迹之间具有碰撞区域,被喷射出的含尘气体的气流运动速度能和水雾的水雾运动速度之间具有预定差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喷射设备以及包括其的对喷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密闭或半密闭空间中产生的粉尘,经常通过水雾对随气流扩散运动中的粉尘进行水雾除尘,然而,目前只是根据含尘气流扩散的方向调整水雾喷射的角度,以能让水雾中的雾滴捕捉到其中的粉尘而使得粉尘凝集沉降而进行除尘,然而,这样往往由于随气流运动的粉尘,受水雾产生的雾气以及气流的绕动影响,会在雾滴附近绕动换向,从而不能很好地与雾滴进行碰撞,特别是粒径小的微细粉尘,由于质量小,更容易受上述绕动影响,所以对于微细粉尘,会更难以被雾滴捕捉。而如果雾滴过细,也容易受到上述绕动影响,同样会难以与粉尘进行碰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更好地对粉尘特别是微细粉尘进行捕捉除尘的吸尘喷射设备以及包括其的对喷除尘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喷射设备,用于对密闭或半密闭空间内的待除尘处理的含尘气体通过负压进行吸收并向喷雾设备形成的水雾喷射以让水雾捕集而完成除尘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部,具有进尘口、吸尘管道以及出尘口;至少一个喷射部,喷射部具有喷射进口、喷射管道和喷射出口,喷射进口与出尘口相连通;以及至少一个负压风机,该至少一个负压风机分别与至少一个喷射部一一对应,负压风机安装在与其对应的喷射部的喷射出口,通过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从进尘口吸入含尘气体再让该含尘气体从喷射出口喷出,且被喷射出的含尘气体的运动轨迹能和水雾的运动轨迹之间具有碰撞区域,被喷射出的含尘气体的气流运动速度能和水雾的水雾运动速度之间具有预定差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喷射设备,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预定差值大于等于35米/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喷射设备,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进尘口沿与吸尘管道走向垂直的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分流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喷射设备,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吸尘管道内沿其走向垂直布置挡尘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喷射设备,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挡尘帘采用静电材料制备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喷射设备,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进尘口的宽度与密闭或半密闭空间的宽度相配,进尘口的高度为能从该进尘口的下缘往上覆盖密闭或半密闭空间的高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喷射设备,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半密闭空间为隧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对喷除尘系统,通过水雾用于对密闭或半密闭空间内的待除尘处理的含尘气体进行捕集而完成除尘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喷雾设备,用于形成水雾;吸尘喷射设备,用于对待除尘处理的含尘气体通过负压进行吸收并向水雾喷射以让水雾捕集而完成除尘处理,其中,吸尘喷射设备为上述的吸尘喷射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喷除尘设备,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喷雾设备具有供水装置以及喷雾装置,供水装置提供喷雾用水,喷雾装置接收喷雾用水形成水雾,喷雾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让接收的喷雾用水形成水雾的喷雾形成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塔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浦塔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20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