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成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31091.9 | 申请日: | 201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53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针;王计省;佘龙飞;周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宝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2;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15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区域 汽车 静音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压边圈,所述压边圈能升降地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用于成型主护板的成型凸模,所述成型凸模上具有用于成型附板的下附板成型区域,所述上模包括用于成型主护板的成型凹模,所述成型凹模上具有成型附板的上附板成型区域。上述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成型模具能够实现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一次成型。不仅便于加工,加工效率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汽车静音板的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因车身皆为钢板架构组装或它种材质组装成密闭空间及车厢,而每一种车种又因原厂设计理念之不同,如引擎设计、避震系统、进排气方式、车门、车体之紧密度等,或静止、或不同路面行进状态下会产生不同噪音,经钢板、车体共振共鸣、声音放大、过大噪音令人不舒服,耳鸣、容易疲劳、或干扰到原本悦耳的音响效果等,因此即须作汽车之隔音处理。所以以原厂设计组装条件,加上各种消震、隔音吸音材料,将车厢内之不必要的环境噪音,排除到最小状态,即为汽车隔音,所以主机厂设计研发一款减小噪音的结构,在发动机外侧包裹一层双层材料结构,吸收汽车发动机噪音,由于汽车要求轻量化和减少不必要的零件构造,需要在特定位置做双层板处理,其他区域还是单层板。
目前,这种具有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加工方法大多是将主护板和设置于主护板上的附板分别加工完成后,再通过模具设备将两块板压合到一起。这种加工方式显然存在加工效率低,加工步骤繁琐和加工精度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成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存在加工效率低和加工精度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成型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和压边圈,所述压边圈能升降地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外围,其中,所述下模包括用于成型主护板的成型凸模,所述成型凸模上具有用于成型附板的下附板成型区域,所述上模包括用于成型主护板的成型凹模,所述成型凹模上具有成型附板的上附板成型区域。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边圈的内孔边缘处设置有一圈凸棱,以保证汽车静音板的成型质量。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边圈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在主护板成型前调整零件尺寸的限位柱。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的四周向下延伸有若干个定位柱,配合定位柱于所述压边圈上开设有对应个数的定位槽。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下模和压边圈的主体均采用镂空结构设计,由若干块加强板组成主体支撑结构,所述加强板上均开设有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成型模具能够实现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一次成型。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而且便于加工,加工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汽车静音板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成型模具的下模和压边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成型模具的上模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加工方法的主护板的预加工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具双层区域的汽车静音板的加工方法的附板的预加工后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宝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宝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10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