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0065.4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4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梁吉艳;崔丽;高维春;李丹;张丹丹;祝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大蓝金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3/3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硫酸盐 型厌氧氨 氧化 微生物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分为上中下三层,形状为圆柱形,从上到下依次为:气液分离区、微生物生长区、泥水混合区。气液分离区由分离挡板,进水口,加热装置安装口组成。微生物过滤生长反应区内添加微生物载体,床层下部设有多孔筛板,保证出水水质。泥水混合区保证微生物与污水充分接触,下部有布水装置,将进水均匀分布。下方设有出水口、污水返流系统。上方设有加热装置安装口、酸度检测口,渐缩管连接出水口并附有滤膜,以便回收单质硫。优点效果:废水通过水返流系统在反应器中循环流动,保证了菌体不流失。出水口处安装滤膜有效的截留产物单质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立式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污染企业的废水、废碴等物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废水、生活污水和制药废水处理难度很大。这些废水具有以下特点:含有高浓度SO42-和NH4+。这些废水如不经过处理排放,会影响人类健康并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妥善处理此类废水已成为迫切需要。
废水中氮和硫的混合污染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SO42-和NH4+进行分开去除这一方式工艺复杂、稳定性差、占地多、处理成本昂贵。目前较新型的脱氮除硫工艺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为脱氮除硫翻开了新篇章。该工艺无需曝气,终产物单一,且无污染等优点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作为厌氧氨氧化电子受体的不仅是NO2-,SO42-也可作电子受体,氨氮为电子供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其终产物为单质硫与氮气,这是一个全新的生化反应过程。在厌氧条件下可实现同步脱氮除硫。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新型工艺,只应用一种反应器便达到同时脱氮除硫的目的,且无需外加碳源和能源。但是其污泥生长条件苛刻,不易驯化,反应器启动缓慢。目前实验室大多采用简单装置内置筒状无纺布,进行实验。其没有高浓度的污泥和良好的泥水传质效果,反应过程中产生单质硫,影响出水水质。目前所应用的S-ANAMMOX反应器均是由三相分离器下方连接普通玻璃容器内置填料,其中未附着的污泥由下部排除,容易导致菌体流失,且废水与污泥不能得到很好的接触,影响反应效果。所以设计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能够有效的截留并富集微生物,以达到更高的去除效果,并进行推广应用是当前研究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的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反应器,其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分步反应过程,避免菌体流失,使污水与菌体充分混合,减轻附着在污泥上的单质硫影响反应进程,提高出水水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是在反应器中设置两层污泥处理系统,物生物数量及种类大量增加,污泥龄得到有效的延长,增加泥水混合、相互接触空间。减缓单质硫附着填料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反应器中的水返流系统可带动废水的循环流动,提高去除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立式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反应器,包括气液分离区、微生物生长区、泥水混合区;所述气液分离区的顶部设有加热装置安装口、酸度检测口、排气口及进水口,气液分离区内部装有分离挡板,气液分离区的下部与微生物生长区连接;微生物生长区的下部与泥水混合区连接,微生物生长区和泥水混合区之间设有多孔筛板,微生物生长区的内部设有过滤生长床层;泥水混合区内的下部设有布水装置,布水装置的下部通过渐缩管与U型通道的一端连接,U型通道的另一端与水返流系统连接,U型通道的最低处设有出水口,U型通道与出水口通过渐缩管连接;水返流系统通过连接通道与微生物生长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返流系统包括顶部的电机和内部的螺旋桨搅拌器,电机和螺旋桨搅拌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处安装滤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大蓝金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工大蓝金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00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