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28208.8 | 申请日: | 201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0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9/04 | 分类号: | B32B9/04;B32B27/18;B32B27/32;B32B7/10;B32B37/06;B32B37/10;C08L23/06;C08K9/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方惠琴 |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市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ptfe 填充 uhmwpe 静电 板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该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包括处于中心的聚四氟乙烯层和设于聚四氟乙烯层两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本实用新型在板材的中心设置聚四氟乙烯层,聚四氟乙烯不仅具有优越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能够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拉伸强度进行改良;而且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相同具有超高分子量,两者具有相同的熔体特性,能够在冷压成型后共同烧结获得制品,如此不仅制作工艺简便,而且烧结后聚四氟乙烯层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之间完全粘连无空隙,层结构十分稳定,不会出现层间分离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
背景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指粘均分子量在150万以上的线型高密度聚乙烯,其不仅具有超强的耐磨性、自润滑性,而且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抗老化性能强,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医学、建筑、冶金、矿业、水利、煤炭、电力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自身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往往采用共混、填充等方法进行改性,或采用与其他板材贴合、粘接的方法制成复合板材。例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拉伸强度相对较低,因此传统工艺一般会通过拉伸使其板材取向的方法来大幅度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的拉伸强度。不过,这种拉伸获得板材终态是不稳定的,在一定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延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收缩,使得板材的尺寸稳定性以及抵抗弯曲形变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 201510677243.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板材,该复合板材包括五层,上层和下层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中间层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层,上层与中间层之间、下层与中间层之间均为粘结树脂层;其中,中间层是以热塑性塑料为基体、以连续纤维为增强体的浸渍带,连续纤维含量为20~80wt%,浸渍带层数1~50,每层厚度0.1~0.5mm,浸渍带为同方向设置或相邻两层浸渍带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的热塑性塑料为聚乙烯、聚丙烯、尼龙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的纤维是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或碳纤维。
上述复合材料中的中间层不仅成分复杂、制作繁琐、成本较高,并且尼龙(即聚酰胺)等塑料的耐热性差,中间层须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烧结完成后再通过粘结树脂与之粘合,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本身摩擦系数极小、表面张力大,不易于其他物质粘连,这就导致该复合板材的层结构之间粘性差,易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层结构稳定、层与层之间不会分离的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包括处于中心的聚四氟乙烯层和设于聚四氟乙烯层两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
本实用新型在板材的中心设置聚四氟乙烯层,聚四氟乙烯(PTFE)不仅具有优越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能够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拉伸强度进行改良;而且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相同具有超高分子量,两者具有相同的熔体特性,能够在冷压成型后共同烧结获得制品,如此不仅制作工艺简便,而且烧结后聚四氟乙烯层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之间完全粘连无空隙,层结构十分稳定,不会出现层间分离的现象。
在上述的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中,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中分散有导电炭黑粉末。导电炭黑粉末能够赋予板材优异的抗静电性能。
在上述的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中,所述的导电炭黑粉末为表面接枝N-(苯并环丁烯-4-基)马来酰亚胺的炭黑粉末。与炭黑相比,表面接枝N-(苯并环丁烯-4-基)马来酰亚胺的炭黑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能够确保导电炭黑粉末均匀分散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确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的综合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282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发生结构及洗手器
- 下一篇:一种设有铁屑收集排出机构的数控机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