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中医脉诊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27908.5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4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吴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中医 脉诊仪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中医脉诊仪结构,其包括主体框架和加压机构,主体框架上具有用于放置人体手腕部的U型槽,所述主体框架的一侧上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排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卡槽,所述加压机构的两相对外侧壁上分别固定有卡勾,两侧的卡勾分别卡接在相对应的一对卡槽内,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封装壳体和传感器连接件,封装壳体朝向U型槽的端面具有敞口,所述传感器连接件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封装壳体内,传感器连接件朝向U型槽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将加压机构连接于主体框架上,整个仪器的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移动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诊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中医脉诊仪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全民重视健康的大前提下,人们对个人健康的重视有一定的高度,脉诊作为无创性检测手段,可作为个人对健康进行持续监测的方法,并通过脉诊的结果对日常生活进行指导,使得人们真正做到健康生活。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一般的中医诊断中,医生通过手诊对患者的脉象进行感知,通过脉搏的数,位,形,势等特征进行判断,这种诊断方式主观性比较强,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对脉象进行量化判断,也不利于经验积累。
市面还也有相关的脉诊的仪器,用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式进行脉诊,即使实现自动化,但仪器的体积也相应的比较大,重量也大,不便于携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的便携式中医脉诊仪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中医脉诊仪结构,其包括主体框架和加压机构,主体框架上具有用于放置人体手腕部的U型槽,所述主体框架的一侧上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排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卡槽,所述加压机构的两相对外侧壁上分别固定有卡勾,两侧的卡勾分别卡接在相对应的一对卡槽内,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封装壳体和传感器连接件,封装壳体朝向U型槽的端面具有敞口,所述传感器连接件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封装壳体内,传感器连接件朝向U型槽的一端面用于固定传感器,所述封装壳体内分别连接有驱动传感器连接件移动的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输出端带有螺杆的步进减速电机,所述传感器连接件的另一端面上固定有螺母,该螺母与螺杆传动连接。
所述传感器连接件的底部具有导向凸块,所述封装壳体底部内壁上设有导向滑道,所述导向凸块滑动连接于导向滑道内。
所述传感器连接件的顶部具有挡板,所述步进减速电机的固定架上部固定有行程开关,传感器连接件复位的过程中挡板触碰到行程开关时,行程开关控制步进减速电机停止运转。
所述传感器连接器用于固定传感器的端面为与人体手腕处功能曲线相适配的曲面。
所述传感器连接件为3个,3个传感器连接件间隔设置以用于检测三个脉象点位。
所述U型槽内置放有用于调节人体手腕位置的水平垫块和竖直垫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加压机构可拆卸和可调节位置地连接于主体框架上,整个仪器的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移动携带。
2、通过两个方向的垫块块及卡勾卡槽配合的设计,实现手动调整并可以适合不同手腕粗细的脉诊要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主体框架的示意图;
图3为加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加压机构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279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功率单路频闪控制器
- 下一篇:儿童安全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