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变形铝型材工业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21189.6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7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研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铝型材 工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形铝型材工业梯,包括承重平台以及底座,所述承重平台与底座之间设有两组提升变形机构,所述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均通过支撑铰接架连接于底座,所述第五支撑杆与支撑铰接架连接处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六支撑杆与支撑铰接架连接处设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底座设有移动滑轨,所述移动滑轨内嵌设有Z形传动条,所述Z形传动条两直边处均设有齿条,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均与齿条啮合传动,两组提升变形机构的Z形传动条弯折部之间设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铝型材工业梯,单向反锁机构达到单向锁止的效果,单向反锁机构使得转动丝杠的过程中可逐级卡位,避免操作人员使用旋转手柄造成扭伤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梯,具体涉及一种变形工业梯。
背景技术
升降梯是一种垂直运送人或物的起重机械,也指在工厂、自动仓库等物流系统中进行垂直输送的设备,升降梯上往往还装有各种平面输送设备,作为不同高度输送线的连接装置,除作为不同高度的货物输送外,广泛应用于高空的安装、维修等作业,目前厂房的维护工作中,时常需要工作人员在高处工作,此时往往需要借助作业梯梯爬上高处进行维护操作,传统的作业梯梯在移动时,需要工作人员从上方的工作梯上下来后,再将工作梯推到特定的位置后,重新爬上工作梯工作,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现有的工业梯载重量小,调节不方便,由于使用伺服电机、液压缸驱动成本较高,对于用电的要求也较多,所以大部分工业梯考虑到经常搬动的情况,使用大多是手动调节机构,而手动调节机构容易出现打手的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变形铝型材工业梯,方便使用。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变形铝型材工业梯,包括承重平台以及底座,所述承重平台与底座之间设有两组提升变形机构,所述提升变形机构设有单向反锁机构,所述提升变形机构包括铰接于承重平台底部一侧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二支撑杆之间铰接有连动杆,所述承重平台底部另一侧铰接有第三支撑杆,所述底座表面一侧铰接有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对称的第四支撑杆、第五支撑杆,所述底座表面另一侧铰接有与第三支撑杆对称的第六支撑杆,所述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均通过支撑铰接架连接于底座,所述第五支撑杆与支撑铰接架连接处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六支撑杆与支撑铰接架连接处设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底座设有移动滑轨,所述移动滑轨内嵌设有Z形传动条,所述Z形传动条两直边处均设有齿条,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均与齿条啮合传动,两组提升变形机构的Z形传动条弯折部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传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端部设有旋转手柄,所述单向反锁机构设于第二支撑杆、第五支撑杆铰接处与第三支撑杆、第六支撑杆铰接处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第五支撑杆互相平行设置,所述连动杆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承重平台为若干拼接为一体的铝型材。
所述支撑铰接架包括凹字形支撑耳,所述凹字形支撑耳设有转轴,所述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端部均通过转轴铰接于支撑铰接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均同轴设于转轴。
所述移动滑轨的轴向方向平行于提升变形机构所在平面,所述移动滑轨设有若干供Z形传动条穿过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开设有与Z形传动条相适配的通槽。
所述单向反锁机构包括铰接于第二支撑杆与第五支撑杆连接处的的定位卡条,以及铰接于第三支撑杆与第六支撑杆连接处的的支撑臂,所述定位卡条间隔的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支撑臂端部设有锁止器,所述锁止器设有供定位卡条穿过的第一槽道,以及供卡舌移动的的容纳腔,所述卡舌根部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抵触于卡舌与容纳腔之间的复位弹簧。
所述锁止器周缘处通过卡槽移动的连接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一侧通过压缩弹簧连接于锁止器,所述容纳腔设有供定位框另一侧伸入的开口,所述卡舌设有与定位框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定位卡条设有用于抵靠卡舌并使其移动的楔形块,所述支撑臂设有用于抵靠定位框位于压缩弹簧端的限位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研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研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211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焊操作台
- 下一篇:新型油田集输用离心泵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