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人机共存的动态空间消毒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19242.9 | 申请日: | 201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4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周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预联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L9/015 | 分类号: | A61L9/015;A61L9/20;A61L2/20;A61L2/10;A61L2/24;A61L2/26;B01D46/10;B01D46/44;A61L101/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 地址: | 30022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人机 共存 动态 空间 消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现人机共存的动态空间消毒装置,通过紫外灯的功率、紫外灯的波长、二氧化氯凝胶存储罐接受紫外灯照射的表面积大小和紫外灯距离二氧化氯凝胶存储罐中凝胶表面的距离,来调整二氧化氯气体生成速率;装置具体包括:箱体框架、紫外灯照射组件、风机组件、二氧化氯凝胶存储组件、HEPA高效滤网、控制单元、状态显示单元等。根据空间环境体积及二氧化氯气体的分解与衰减规律,通过控制紫外灯的开启时长与紫外灯开启时间间隔,结合风机运转使空间环境中的空气保持循环流动,来确保空气中的二氧化氯气体浓度始终处于国家标准的安全限值范围之内,以实现有人环境下的动态空间消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间消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超低浓度二氧化氯气体为主要消毒因子的气体生成与控制装置,能够实现有人环境下的动态空间消毒。
背景技术
作为公认的广谱、高效的第四代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医疗、制药、畜牧、水产养殖、饮用水、以及公共环境领域的消毒、杀菌与除臭过程。二氧化氯对细菌的细胞壁有很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且不需要载体蛋白——渗透酶的运输。二氧化氯一旦渗透入细菌细胞内,一方面有效破坏细菌内含巯基的酶,另一方面,将细菌细胞内的核酸(RNA或DNA)氧化后,可快速控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强行掠夺电子,使之失去活性,从而阻止细菌的合成代谢,达到消毒灭菌和除臭的目的。二氧化氯对细菌、病毒等具有极强的灭活能力。
大约在2000年前后,各国相继出台了空间中的二氧化氯浓度限值标准。尽管略有差异,但各国基本沿用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NIOSH)规定的人体暴露限值标准,即,短时暴露限值(STEL)为0.3ppm(0.9mg/m3)、时间加权限值(TWA)为0.1ppm(0.3mg/m3)。我国于2007年开始实施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化学有害因素》中规定,二氧化氯在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下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3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0.8mg/m3。上述标准的出台,意味着在限值以内的超低浓度下,二氧化氯可实现人机共处,使得以超低浓度二氧化氯为杀菌因子的动态空间消毒成为可能,并显现出巨大的潜在应用需求。而且,与既有的紫外循环风等被动吸入式空气消毒装置相比,超低浓度二氧化氯气体可实现主动出击,实现空间范围内的空气及物体表面全方位无死角的全面消毒,具有无可替代的天然优势。
然而,目前已知的使用二氧化氯气体来作为空间消毒的手段与方法,均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传统的二氧化氯气体制备,广泛采用氯酸盐与酸融合,发生化学反应的方式来生成。化学反应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反应进程难以控制,导致该方法在使用时,会瞬间产生高浓度二氧化氯气体,无法实现有人环境下的消毒。为解决这一问题,曾有部分专利文献(例如CN103565828B)提出将亚氯酸盐制成凝胶,并在其中添加缓释剂,来减缓二氧化氯的生成速度,以达到缓释效果。然而,经过试验证明,该方法尽管具备一定的缓释效果,仍无法控制在国家标准的限制范围之内,并且反应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只有持续进行至亚氯酸盐消耗完毕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预联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预联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92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体育训练用防护垫
- 下一篇:一种医院档案收纳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