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音响零件生产用钻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17917.6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9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曹吉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博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高志军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音响 零件 生产 钻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音响零件生产用钻孔装置,包括工作台、收料箱和固定架,所述工作台的底端焊接有四组矩形阵列排列的支撑腿,所述工作台的顶端焊接有两组并排设置的置物板,所述工作台上挖设的漏料口设置在两组置物板之间,所述置物板的一侧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有挡块,所述置物板的后方设置有推料装置,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还焊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竖向剖面设置为倒置的U字型,所述固定架的横向部的底端焊接有钻孔装置,所述固定架的横向部的底端还焊接有两组连接杆,且钻孔装置设置在两组连接杆之间。该汽车音响零件生产用钻孔装置,不仅工作效率高,还能对打孔过程中产生的异味和粉尘进行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音响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音响零件生产用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音响为减轻驾驶员和乘员旅行中的枯燥感而设置的收放音装置。最早使用的是汽车调幅收音机,后来是调幅调频收音机、磁带放音机,发展至CD放音机和兼容DCC、DAT数码音响。现在汽车音响无论在音色、操作和防振等各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标准,能应付汽车在崎岖的道路上颠簸,保证性能的稳定和音质的完美。在汽车音响的加工过程中,音响零件有一项很重要的环节,钻孔,传统的钻孔操作时,利用钻机直接进行打孔,效率较慢,影响后续工序的进行。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设计和生产一种汽车音响零件生产用钻孔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音响零件生产用钻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音响零件生产用钻孔装置,包括工作台、收料箱和固定架,所述工作台的底端焊接有四组矩形阵列排列的支撑腿,所述工作台的顶端焊接有两组并排设置的置物板,所述工作台上挖设的漏料口设置在两组置物板之间,所述置物板的一侧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有挡块,所述置物板的后方设置有推料装置;
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还焊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竖向剖面设置为倒置的U字型,所述固定架的横向部的底端焊接有钻孔装置,所述固定架的横向部的底端还焊接有两组连接杆,且钻孔装置设置在两组连接杆之间,所述连接杆的底端焊接有电动伸缩杆,两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焊接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和置物板之间设置有音响零件,所述工作台的正下方还设置有储水盒,所述储水盒设置在工作台的漏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储水盒连通有吸尘装置,所述储水盒的前方设置有收料箱。
优选的,所述钻孔装置包括第一液压杆、圆杆、圆管、旋转电机和钻头,所述第一液压杆和圆杆均焊接在固定架的横向部的底端,所述第一液压杆和圆管的底端与旋转电机的顶端焊接固定,所述圆杆的下半部设置在圆管的内腔,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钻头。
优选的,所述压紧装置包括横杆、连接板和抵板,两组并排设置的所述横杆之间通过焊接的两组并排设置的连接板连接,两组所述横杆穿过抵板挖设的横向通孔,所述抵板顶端挖设的竖向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竖向螺栓,且竖向螺栓的底端抵住横杆。
优选的,所述吸尘装置包括鼓风机、吸风管和波纹管,所述鼓风机安装在一侧的连接杆上,所述鼓风机的一侧通过法兰连通有吸风管,所述鼓风机的另一侧通过法兰连通有波纹管,且波纹管的一端设置在储水盒的液面以下。
优选的,所述推料装置包括第二液压杆和推板,所述第二液压杆焊接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二液压杆的移动部的顶端焊接有推板,所述推板高度高于置物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汽车音响零件生产用钻孔装置,压紧装置能够固定不同尺寸的音响零件,并在其上进行打孔,压紧装置调节好后,只需向压紧装置和置物板之间塞进音响零件,无需调位,效率较高;在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异味和粉尘会被鼓风机吸入储水盒,钻孔的废料落到收水盒,降低影响下次操作的可能性;操作完成后,推料装置推动音响零件从置物板落到收料箱,操作快捷方便;该汽车音响零件生产用钻孔装置,不仅工作效率高,还能对打孔过程中产生的异味和粉尘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博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博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7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