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功能黏膜切开刀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17824.3 | 申请日: | 201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9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健 |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70123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功能 黏膜 切开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整合两种黏膜切开刀及粘膜下注射功能的新型黏膜切开刀。两种粘膜切开刀包括:传统的T刀及创新的弓刀,同时组合了粘膜下注射喷水功能。该新型多功能黏膜切开刀,包括手柄部和鞘管部,所述的鞘管部包括外鞘管、2种切开刀(T刀及弓刀)、T刀牵引导丝腔,弓刀牵引导丝腔(兼用注射腔)、第一、二热缩套管和第一、二高频电极接插头及注射接头。本发明实现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两种粘膜切开方式,特别是创新型弓刀粘膜切开方式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及安全性,同时可以进行手术中粘膜下组织的注水,能降低消化道管壁穿孔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安全性,降低ESD技术的难度,便于ESD技术的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手术切开刀,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黏膜切开刀,属于医疗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重要手术器具为黏膜切开刀。市场上常见的用于早癌剥离的切开刀有针刀、IT刀、钩刀、三角刀、Flush刀(刀头中设有冲水孔)、啄木鸟刀及海博刀等。
作为消化道病变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医生在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过程中,为了防止手术过程中造成穿孔,常常需要先进行黏膜下生理盐水的注射来台高病灶的位置,用注射针注射后需要更换黏膜切开刀,在手术过程中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随着手术时间而流失,需要重新注射生理盐水这个过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由于手术中生理盐水流失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增加了手术中穿孔的风险。
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281645.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电刀,刀头部包括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间可以相对移动或转动的刀头,医生可以根据病灶部位组织的情况分析和判断使用合适的电刀的不同状态对病灶部位的组织选取合适的电刀类型,使手术操作安全快速。
专利申请号为201510937882.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将IT刀和针刀以及喷水组合的多功能刀,具有IT刀功能和针刀功能,还具有喷水功能,喷出的液体可以冲洗出血点,改善内镜视野,也可以冲洗电极上粘附的烧焦组织。
专利申请号201810924871.0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将IT刀和注射针组合的多功能刀,具有IT刀功能和注射针功能,实现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前及手术中组织的剥离及注水,能够在手术过程中不断填充流失的水分,避免因水分流失造成组织过切和穿孔的情况。
所以,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会频繁更换手术器械,以满足各个手术的不同需要。但是,频繁的手术器械更换,既烦琐又耗时,不利于病人手术,这种需要具有多功能的组合切开刀节省更换器械的时间。上述发明专利可以实现医生不更换电刀而方便选用不同电刀刀头,或是实现喷水功能改善内镜视野,或是实现同时具有注射功能,能节省注射针注射后再更换黏膜切开刀的时间。但是现有的粘膜切开刀均为点状切开,切开宽度小,切开效率低。并有切开深度及角度不易把控,操作技术不易掌握,并容易发生消化道管壁穿孔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传统黏膜切开刀及创新型弓刀功能和注射喷水功能的新型黏膜切开刀,该种粘膜切开刀既有传统粘膜切开刀的点状切开和注射功能,还融合了创新的弓刀线状切开功能,该功能切开宽度大,切开效率高,并能保证刀丝与切面平行,不易伤及肌层组织,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中能够有效避免消化道穿孔并提高手术效率,并且技术容易掌握,易于推广,解决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健,未经宋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78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件焊接工装架子
- 下一篇:一种清洁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