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现后人体皮肤表面金属印迹比对色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16418.5 | 申请日: | 201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0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琴;邢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现 人体 皮肤 表面 金属 印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现后人体皮肤表面金属印迹比对色卡,由以下金属印迹比对色卡中的任意一张或多张组成:铜印迹比对色卡、铁印迹比对色卡、铅印迹比对色卡、锌印迹比对色卡和铝印迹比对色卡,各金属印迹比对色卡分别包括一个中部带有观察孔的主体,位于所述观察孔两侧的该主体上分别固定有不同颜色的第一色块和第二色块,分别代表待比对金属印迹先后两次显色的颜色,且各色块上均设有对应的金属印迹种类标识与显现顺序标识。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耐用等优点,能够为侦查人员在犯罪现场即快速判别显现后金属印迹颜色提供直观统一的参考标准,克服不同侦查人员对颜色认识的主观偏差,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法庭科学痕迹检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现后人体皮肤表面金属印迹比对色卡。
背景技术
作案人在接触作案金属工具后,会在其皮肤表面上形成潜在的金属印迹。向这些金属印迹上喷洒特定的显色剂后,二者可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从而可以反映出作案工具的种类及其形态特征,证明作案人与作案工具之间的关联性。
由于金属印迹显现技术中颜色反应一般具有良好特异性,络合物颜色也相对稳定,因而可以通过显现后金属印迹颜色判断作案人接触金属工具种类。然而,不同执法人员对颜色的认知通常存在差异,甚至对同一颜色也无法达到统一的结论。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现后金属印迹存在多种颜色,仅依靠记忆中的颜色与多种颜色进行比对更是抽象,容易造成对结果的错误判断,准确性与检验效率均难以保证。
目前,多采用比对色卡克服上述问题。比对色卡主要作用是提供色样标准以及辨别不同颜色之间的细微差别,有助于为显现后人体皮肤表面金属印迹颜色判断提供统一标准。截至目前,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比对色卡,其中以色卡册为主(如ZL201830098348.8)。虽然其颜色种类全面、分类细致,但是色卡册查询程序繁琐,针对性差,不利于在现场快速对显现后金属印迹颜色进行判别。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用途的定制色卡(如ZL201620170556.X),但是这些色卡的颜色并不包括显现后金属印迹的颜色,因而在本领域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现后人体皮肤表面金属印迹比对色卡,该比对色卡为执法人员判断显现后金属印迹颜色提供了统一、直观的判别标准,克服不同侦查人员对颜色认识的主观偏差,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与识别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现后人体皮肤表面金属印迹比对色卡,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金属印迹比对色卡中的任意一张或多张组成:铜印迹比对色卡、铁印迹比对色卡、铅印迹比对色卡、锌印迹比对色卡和铝印迹比对色卡;各金属印迹比对色卡均分别包括一个中部带有观察孔的主体,位于所述观察孔两侧的该主体上分别固定有不同颜色的第一色块和第二色块,分别代表待比对金属印迹先后两次显色的颜色,且各色块上均设有对应的金属印迹种类标识与显现顺序标识;其中,所述铜印迹比对色卡的第一色块和第二色块分别为粉紫色和墨绿色,所述铁印迹比对色卡的第一色块和第二色块分别为紫红色和紫色;所述锌印迹比对色卡的第一色块和第二色块分别为玫红色和蓝紫色,所述铅印迹比对色卡的第一色块和第二色块分别为浅粉色和红褐色,所述铝印迹比对色卡的第一色块和第二色块分别为黄色和深紫色。
进一步的,各金属印迹比对色卡的外形为长方形,长度为5~7cm,宽度为3~5cm,各金属印迹比对色卡的四个角为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孔的直径为相应主体宽度的70~80%。
进一步的,各金属印迹比对色卡的采用铜版纸、白卡纸、彩激纸、打印相纸或复印纸。
进一步的,各金属印迹比对色卡的表面均塑封有透明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耐用等优点,能够为侦查人员在犯罪现场即快速判别显现后金属印迹颜色提供直观统一的参考标准,克服不同侦查人员对颜色认识的主观偏差,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未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64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丝绳绳头简易插编工具
- 下一篇:一种叠螺式污泥脱水机用背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