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枝桠沉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15300.0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46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徐华烨;沈飞;李宜杰;郭靖;施海英;鲍永佳;吴晨成;解新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E02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枝桠 沉床 系统 | ||
1.一种枝桠沉床系统,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枝桠层(11)、第一柳条层(12)、砂石层(13)、过滤层(14)、第二柳条层(15)以及第二枝桠层(16);
其中,第一枝桠层(11)、第一柳条层(12)、第二柳条层(15)以及第二枝桠层(16)均呈网格状,且第一枝桠层(11)和第二枝桠层(16)采用横向和纵向的枝桠一上一下、纵横交错的编织方式编织而成,第一柳条层(12)和第二柳条层(15)也采用横向和纵向的柳条一上一下、纵横交错的编织方式编织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枝桠沉床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枝桠层(11)与第二枝桠层(16)的材质为竹子或白蜡树中任意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枝桠沉床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枝桠层(11)与第二枝桠层(16)的厚度均为10~1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枝桠沉床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柳条层(12)与第二柳条层(15)的厚度为5~1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枝桠沉床系统,其特征在于,砂石层(13)中砂石的粒径为15~2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枝桠沉床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枝桠沉床的若干固定柱(17),固定柱(17)呈规则性阵列,且固定柱(17)的长度为80~100c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枝桠沉床系统,其特征在于,固定柱(17) 为腐处理后的松木木桩或混凝土制成的仿木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枝桠沉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枝桠沉床系统的长度为250~300cm,宽度为200~25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53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