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14803.6 | 申请日: | 201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1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滕伟强;刘培生;熊文军;周雪峰;魏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严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 地址: | 350101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畜禽 养殖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集污池,集污池通过导管和微滤机相连,经过微滤机和缓存池相连,经过微滤机处理的固体通过底部的出料口流入发酵塔中堆肥发酵,缓存池和调节池相连,调节池处理后的污水流入UASB反应器后导入缺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相连,好氧池的污水通入沉淀池,沉淀池内的上层清液通入清水池中,清水池的上层清液收集至氧化塘中。本实用新型设定UASB反应器实施厌氧处理,促进内部厌氧反应的搅拌和混合使污泥和基质充分混合接触;设定辅助配水路线a、b、c、d,有效的调节好氧池和缺氧池中的碳氮比、缺氧池中的除磷效果、好氧池中脱氮除磷的效果、调节调节池中的pH值和污水负荷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畜禽养殖业正向规模化、工业化、自动化方向迅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对环境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养殖废水属于难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养殖污水中含有大量环链有机化合物(高浓度COD)、叠氮类无机化合物(尿酸)和氨氮、悬浮物等。这些物质无论是渗入地下水体,还是释放进入大气,都会直接的或间接地对动、植物产生严重的危害,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有些物质可在动物或植物体内富集,使其浓度浓缩许多倍,最终通过食物链可侵害到人。人直接食用了含这类物质一定浓度的水,或长时间的吸入含该类物质的空气,会得病及严重者可以致癌。因此,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并且要防止污染的转移和产生二次污染。
由于我国畜禽污水治理技术相对落后、资金不足、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直接采用有问题的达标排放处理显然不符合我国国情。如何研发集成一套经济高效、低能耗、少维护,能有效去除畜禽污水中的COD、氮和磷以及重金属,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又能有效回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畜禽污水处理的组合式系统,是我国畜禽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污池、微滤机、缓存池、调节池、UASB反应器、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清水池、氧化塘、发酵塔;所述集污池的进水端设有隔料栅栏,所述集污池的底部通过导管和微滤机相连,经过所述微滤机处理的液体通过导管引流至所述缓存池中,经过所述微滤机处理的固体通过底部的出料口流入所述发酵塔中堆肥发酵,所述缓存池的上层清液通过抽液泵抽出至调节池中,所述调节池上方设有进水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为碱性中和溶液,所述第二出液管为酸性中和溶液;
经过所述调节池处理后的污水流入UASB反应器后导入缺氧池,所述缺氧池的温度为18-30℃,所述缺氧池的水通过导管导入好氧池,所述好氧池的温度为 18-30℃;所述好氧池的污水通过导管通入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的上层清液通过抽液泵通入清水池中,所述清水池的上层清液收集至氧化塘中。
优选地,所述UASB反应器的容积至少为120m3。
优选地,所述微滤机为型号为WL600的滚筒式固液微滤分离机,所述微滤机的分离筛孔为0.1mm。
优选地,所述缺氧池内液体温度为20℃,所述好氧池内的液体温度为27℃。
优选地,所述调节池内的污水进入所述UASB反应器的方式为间隔式进水。
优选地,每根所述导管上均设有电控阀门。
优选地,所述集污池的污水渠宽300mm,高400mm,隔料栅栏的格栅孔径为 20*150mm。
(3)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严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严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4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