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输出满容量自耦隔离变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12416.9 | 申请日: | 201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1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发;覃观文;张开付;钟宏;刘吉冬;张亮;吴腾飞;尹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瑞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26 | 分类号: | H01F27/26;H01F27/28;H01F27/29;H01F27/30;H01F29/00;H01F29/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赵琴娜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 容量 隔离变压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种双输出满容量自耦隔离一体变压器,包括绕组线圈、铁芯,绕组线圈包括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初级线圈为自耦线圈,输入端连接一组输入电压,输出端连接一组负载,次级线圈独立连接一组负载。本方案采用了自耦变压和隔离变压结合的方式进行电压变化;自耦变压的采用可以有效减少变压器的的占地空间,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变压器的制造成本;另外通过铁芯再连接一组隔离线圈,可在实现自耦变压的同时实现隔离变压,实现双输出的目的;最终通过上述手段达到了降低成本、减小体积和双输出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输出满容量自耦隔离变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干式变压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双绕组变压器(如图8)、三绕组变压器(如图7)、自耦变压器、双分裂变压器(如图6)等,在一些应用场景中通常会遇到需要带多组负载情况,目前遇到要求全容量输出两组负载时,基本上会通过将变压器用2台双绕组变压器或1台三绕组变压器替代的方式来实现,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设计和生产会有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等情况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减小设备体积、降低设备成本的双输出满容量自耦隔离一体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双输出满容量自耦隔离变压器,包括绕组线圈、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线圈包括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初级线圈为自耦线圈,输入端用于连接一组输入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第一组负载;次级线圈通过铁芯与初级线圈相连接,输出端用于连接第一组负载。
进一步,初级线圈包括自耦绕组公共部分、自耦绕组串联部分;自耦绕组公共部分和自耦绕组串联部分串行连接,串行连接后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第一组负载。
所述的双输出满容量自耦隔离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支架、接线板;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正上方;接线板安装于所述支架侧面并与所述底座垂直,用于连接内部与外部的线路连接;绕组线圈和铁芯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接线板通过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接线板包括有安装板和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之上;接线柱包括输入端接线柱、第一输出端接线柱、第二输出端接线柱;输入端接线柱与初级线圈输入端相连接;第一输出端接线柱与初级线圈输出端相连接;第二输出端接线柱与次级线圈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方案采用了自耦变压和隔离变压结合的方式进行电压变化;自耦变压的采用可以在实现变压的同时有效减少变压器的的占地空间、减少变压器的制造成本;另外通过铁芯再连接一组隔离线圈,可在实现自耦变压的同时实现隔离变压,实现双输出的目的,最终通过上述手段达到了降低成本、减小体积和双输出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备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备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备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简图。
图6是现有双分裂变压器的简图。
图7是现有三绕组变压器的简图。
图8是现有双绕组变压器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瑞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瑞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2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缸支架加工用的稳定性工装
- 下一篇:一种圆形空调室外机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