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减震垫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10673.9 | 申请日: | 2019-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9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郑植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371 | 分类号: | F16F1/371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减震垫总成,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减震垫总成安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车用减震垫总成包括设有安装孔的减震软垫、插设于安装孔中的金属衬套以及穿过金属衬套并能沿金属衬套轴向移动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具有与金属衬套上端面相抵靠的头部,位于所述金属衬套内的紧固件上设有凸块,所述金属衬套的内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限位凸起,上移紧固件能使凸块与限位凸起相抵靠。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减震垫总成的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减震垫总成。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振动传递与转配误差产生的应力,汽车装配中常用到减震垫。如在连接发动机与中冷器的管路上,通常集成装配有减震软垫,其材质通常为橡胶,采用螺栓通过减震软垫将中管路固定在发动机上,然而,由于减震软垫硬度较低,容易出现螺栓松脱、连接不稳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告号:CN207225063U;公告日:2018.04.13)中公开了一种叉车发动机减震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支撑环以及设置于支撑环中且通过螺栓与发动机支架连接的减震垫总成,减震垫总成包括圆环形的护套、设置于护套中的减震垫本体和设置于减震垫本体中且用于让螺栓穿过的轴套,护套的材质为金属。通过在减震垫本体中设置金属护套,提高螺栓的连接稳固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需要先在护套中插入螺栓,然后将护套放入减震垫本体中再用电动工具拧紧螺栓,容易出现螺栓掉落的现象,特别当减震垫安装工位的周边空间较为狭小时,很难有手动操作空间,造成螺栓不易预装,装配难度大,装配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用减震垫总成,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减震垫总成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用减震垫总成,包括设有安装孔的减震软垫、插设于安装孔中的金属衬套以及穿过金属衬套并能沿金属衬套轴向移动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具有与金属衬套上端面相抵靠的头部,位于所述金属衬套内的紧固件上设有凸块,所述金属衬套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上移紧固件能使凸块与限位凸起相抵靠。
通过在紧固件上设置凸块、在金属衬套内壁上设置限位凸起,使紧固件向上移动时不会脱离金属衬套,同时由于紧固件具有与金属衬套上端面相抵靠的头部,使得紧固件上下移动时均具有最大的移动范围,限位凸起和紧固件头部分别成为紧固件上、下移动行程中的限位机构,保障紧固件移动时不脱离金属衬套,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螺栓直接插入金属衬套的结构,在汽车的不同位置安装本专利时,均可避免紧固件掉落的现象,显著提高了减震垫总成的安装效率。同时螺栓与金属衬套之间限位结构的设置,无需再进行螺栓预装,还可规避产品运输过程中螺栓掉落的风险。
在上述的车用减震垫总成中,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凸块呈环形且沿紧固件周向连续设置。凸块结构简单,便于模具设计和制备,同时环形凸块增大了凸块与限位凸起的接触面积,保障紧固件上移时凸块与限位凸起的相互抵靠,确保紧固件上移时不会脱离金属衬套。
在上述的车用减震垫总成中,所述限位凸起为焊点,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金属衬套的上端端口内壁处。焊点便于减震垫总成的低成本安装制备,避免新增模具的设计和制备,直接使用现有的金属衬套和紧固件,将紧固件先插入金属衬套中,然后上移紧固件并使其不脱离金属衬套,此时紧固件的头部与减震软垫的上端面相脱离,便于在金属衬套内壁上焊接焊点,焊点凝固后即可放下紧固件,完成本专利的制备。
在上述的车用减震垫总成中,所述金属衬套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与安装孔内壁过盈配合。可保障金属衬套与减震软垫的连接稳固性,避免金属衬套发生掉落,有利于提高减震垫总成的安装效率。同时,翻边的设置,使减震软垫、金属衬套和螺栓形成连接稳定的整体结构,便于运输和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06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带明火煤在线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涌流电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