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高效散热电池塑壳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10476.7 | 申请日: | 2019-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0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连强;王斌;王祥鑫;周朝森;卢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畅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55;H01M10/6569;H01M10/6568 |
| 代理公司: | 33109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3199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壳体 传热片 石墨烯 外壳体 内部填充 铅酸电池 塑壳 传热散热效果 减震 本实用新型 充放电过程 使用安全性 高效散热 减震弹簧 减震效果 紧密贴合 空腔内部 人身安全 散热效果 外侧设置 体内部 侧边 空腔 电池 威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电池塑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高效散热电池塑壳。包括内壳体以及外壳体,所述的内壳体套设在外壳体内部,所述内壳体底部与外壳体底部之间设置有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连接内壳体与外壳体的减震弹簧,所述的内壳体侧边外侧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其内部填充有第一石墨烯传热片,所述的外壳体与第一凹槽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其内部填充设置有第二石墨烯传热片,所述的第一石墨烯传热片与第二石墨烯传热片两者紧密贴合设置。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铅酸电池的散热效果较差,在充放电过程中威胁使用人的人身安全的缺陷,因而具有减震效果良好、传热散热效果优良且使用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电池塑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高效散热电池塑壳。
背景技术
自1859年法国人普兰特发明了铅酸蓄电池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其价格低廉、原材料易于获得,使用上有充分的可靠性,适用于大电流放电及广泛的环境温度范围等优点,铅酸蓄电池自发明后,在化学电源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目前铅酸蓄电池在理论研究方面,在产品种类及品种、产品电气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在交通、通信、电力、军事还是在航海、航空各个经济领域,铅酸蓄电池都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铅酸电池主要由管式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隔板、电池槽、电池盖、极柱、注液盖等组成。铅酸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有往往会有许多的要求,例如需要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避免受到撞击等。由于铅酸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较多的热量,这些热量需要及时散发,不然会导致铅酸电池的温度大幅升高,导致电池运行失常甚至有可能产生爆燃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了使用安全性。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报道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塑壳,其授权公告号为CN205985085 U,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塑壳,包括壳体,壳体内间隔设有若干隔板,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若干独立空间,独立空间形成电池槽,壳体底部的四个边角上设有包角,包角的上端部固定有加强段,加强段包裹壳体的四条侧棱并与壳体外侧面贴合固定,电池槽沿壳体长度方向相对的内壁上设有一组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固定导板、过渡板及夹持板,固定导板向下倾斜设置,固定导板一端与电池槽内壁固定连接,固定导板另一端与过渡板之间、过渡板与夹持板之间通过扭簧连接,扭簧未受力时,固定导板、过渡板及夹持板位于同一直线上。虽然该实用新型耐摔性能好,便于电池装配,能防止极板组因膨胀与电池槽内壁之间发生挤压而引起脱膏甚至极板组损伤,但仍然有其不足之处,例如该蓄电池不无法保证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有效散发,严重威胁了使用人的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的铅酸电池的散热效果较差,在充放电过程中威胁使用人的人身安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散热效果、保证使用安全性的一种减震高效散热电池塑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减震高效散热电池塑壳,所述塑壳包括内壳体以及外壳体,所述的内壳体套设在外壳体内部,所述内壳体底部与外壳体底部之间设置有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连接内壳体与外壳体的减震弹簧,所述的内壳体侧边外侧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其内部填充有第一石墨烯传热片,所述的外壳体与第一凹槽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其内部填充设置有第二石墨烯传热片,所述的第一石墨烯传热片与第二石墨烯传热片两者紧密贴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壳体以及外壳体,并且在两者的底端设置减震弹簧,有效防止了电池塑壳在剧烈震动时内壳体的震动过于剧烈,缓冲了内壳体的震动,起到减震的效果。同时在内壳体与外壳体相接触的侧边均设置有紧密贴合设置的第一石墨烯传热片与第二石墨烯传热片能够将内壳体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有效传导至外壳体表面,通过外壳体有效将热量散发,降低整个电池塑壳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畅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畅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04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