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建筑外墙集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8917.6 | 申请日: | 2019-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0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吴森;张志;白永亮;张天寿;张颖;李宪江;刘建生;杨凯;田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70/20 | 分类号: | F24S70/20;F24S80/60;F24S80/30;F24S80/70;F24D15/02;E04B2/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卢茂春 |
地址: | 03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建筑 外墙 装置 | ||
一种节能建筑外墙集热装置,它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左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玻璃罩,所述玻璃罩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玻璃罩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通气管和回流管,所述墙体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气管和回流管的端部通过通孔穿过墙体,所述散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通过密封圈与通气管和回流管的表面密封,所述散热框的左端面开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热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对水进行加热变成水蒸气,利用水蒸气冷凝散热达到对室内进行加热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建筑外墙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光能作为我们的能量来源,大部分的光能没有被利用,如照射在墙面上的能量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人们开始对外墙集热研究创造,但是现有的外墙集热装置大多数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对水进行加热,但是这种方法难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人们取暖还是需要用到大功率的电器,比较浪费电能,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建筑外墙集热装置,具备了便于对室内进行加热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外墙集热装置难以对室内进行加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建筑外墙集热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左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玻璃罩。
所述玻璃罩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玻璃罩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通气管和回流管,所述墙体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气管和回流管的端部通过通孔穿过墙体,所述墙体的左端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框,所述散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通过密封圈与通气管和回流管的表面密封,所述散热框的左端面开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吸热板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涂层。
优选的,所述凹槽和通孔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散热框的底部设为锥形。
优选的,所述散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凝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过在吸热板的表面固定连接吸热涂层,增强了吸热板对太阳能的转化率,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通过设置保温层,起到了对通气管和玻璃罩进行保温的效果,降低收集的热量传递给墙体,提高了集热的利用率,通过将散热框的的底部设为锥形,当达到了便于散热框内部冷凝的水通过回流管回流至玻璃罩内部的效果,通过设置冷凝网,达到了加快对水蒸气的冷凝效果。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墙体开设凹槽和通孔,然后将通气管和回流管穿过通孔与导向筒内部的密封圈进行密封,然后向散热框的内部添加适量的水,然后将阀门关闭,完成安装,当阳光照在吸热涂层和吸热板上时,吸热涂层和吸热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热量,并通过散热片对玻璃罩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使玻璃罩内部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通过通气管进入散热框的内部,水蒸气与冷凝网和散热框的内表面接触时,水蒸气液化散热,将热量散发出来,对室内进行加热的,液化的是通过回流管回流至玻璃罩的内部,从而达到对室内进行加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框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8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云端信息储存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润滑油泵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