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氮气和臭氧联合制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8291.9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3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李明;李政;王钢;宗保东;钱保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1/04 | 分类号: | C01B21/04;C01B13/1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冷锦超;吴立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气 臭氧 联合 制备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氮气和臭氧联合制备系统,属于煤矿安全和环保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联合制备氮气和臭氧的系统,可以有效的帮助煤炭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兼顾环保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氮气和臭氧联合制备系统,包括进气系统,制氮装置和臭氧发生器,进气系统与制氮装置相连,制氮装置与臭氧发生器相连,制氮装置与臭氧发生器之间设置有氧气缓冲罐,制氮装置氮气出口处设置有氮气缓冲罐,制氮装置上设置有氮气出口和非氮气出口,所述的氮气出口与氮气缓冲罐相连,所述的非氮气出口与氧气缓冲罐相连;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煤矿安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氮气和臭氧联合制备系统,属于煤矿安全和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家规定,煤矿企业开采容易自燃煤层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对采空区进行注氮防灭火。目前,制氮装置广泛应用于煤矿企业,其制氮方法一般采用变压吸附、膜分离和深冷空气制氮等。然而,目前市场上制氮装置均以制氮作为唯一目的,合格氮气(含氮率不低于97%)作为成品储存并利用,不合格氮气(成分以氧气为主)作为废气放空排放,以氧气为主的废气直接排放甚为浪费,氧气源在煤矿企业有诸多利用之处。
近年来随着国家日趋重视环保问题,大部分煤矿企业面临矿井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和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改造,常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来保证氮氧化物、VOC、COD、氨氮等指标达标。臭氧发生装置的气源常采用空气或氧气。空气源常利用空压机供气,氧气源常利用液氧储罐或制氧机供气。利用空气源制备的臭氧浓度比较低,同时还会衍生氮化物;利用氧气源制备的臭氧浓度高,但是能耗很大,液氧储存条件苛刻。
目前市场上的制氮装置和臭氧发生器均以氮气或臭氧为单一制备目的,导致目标成品之外的氮气或氧气浪费,因此,可以考虑利用制氮装置废弃的氧气作为臭氧发生装置的氧气源,对氮气和臭氧进行联合制备。为此,本专利提出一种新型的氮气和臭氧联合制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联合制备氮气和臭氧的系统,可以有效的帮助煤炭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兼顾环保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氮气和臭氧联合制备系统,包括进气系统,制氮装置和臭氧发生器,进气系统与制氮装置相连,制氮装置与臭氧发生器相连,制氮装置与臭氧发生器之间设置有氧气缓冲罐,制氮装置氮气出口处设置有氮气缓冲罐,制氮装置上设置有氮气出口和非氮气出口,所述的氮气出口与氮气缓冲罐相连,所述的非氮气出口与氧气缓冲罐相连。
所述的进气系统包括空压机、空气净化装置、空气缓冲罐,所述的空压机出口与空气净化装置进口相连,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出口与空气缓冲罐入口相连,所述的空气缓冲罐的出口与制氮装置进口相连。
所述的制氮装置为变压吸附制氮装置。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与臭氧发生器和制氮装置相连。
所述的制氮装置与氧气缓冲罐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余氧排放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制氮装置与臭氧发生器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有效的将制氮装置废弃的氧气进行回收利用,并结合环保现状,将废弃排放的氧气极性进一步制备成臭氧,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来氧化降解COD、VOD、氮氧化物等指标,可回收利用矿井水处理站指标改造和锅炉脱硫脱硝改造等工程中,可以有效的邦之煤矿企业减少环保方面的重复投资,降低能耗,废弃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使用控制器,可以有效的根据需求量进行氮气和臭氧的制备,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82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