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翻转式密炼机聚异丁烯活性纳米钙预混料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8142.2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5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胡仲杰;刘策;岑婵芳;胡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沥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16 | 分类号: | B29B7/16;B29B7/22;B29B7/24;B29B7/28;B29B7/8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徐家豪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转 式密炼机 聚异丁烯 活性 纳米 钙预混料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转式密炼机聚异丁烯活性纳米钙预混料处理装置,包括混料储斗、液体磅秤、粉料磅秤、粉料储斗、流线型转子、罗茨风机负压输送装置和液体压力泵,所述混料储斗上方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送轴与流线型转子相连接;所述混料储斗上方设置有纳米钙进料口和聚异丁烯进料口,聚异丁烯进料口与液体磅秤的出料端相连通,液体磅秤的侧部设有液体振荡器,液体磅秤的进料端与压力泵及加热式液体输送管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混料储斗外部采用夹套加热装置与内部搅拌装置,储斗加热,可以提高聚异丁烯运动粘度,加速扩散,提高了与粉料的包覆能力,这对于密封胶带填料与基体胶的高分散有着重要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异丁烯活性纳米钙预混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式密炼机聚异丁烯活性纳米钙预混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聚异丁烯是一种典型的饱和线型聚合物,分子链主体不含双键,无长支链存在,无不对称碳原子,并且结构单元以首一尾有规序列连接。一般来说,聚异丁烯分为低分子聚异丁烯、中分子聚异丁烯和高分子聚异丁烯,其中低分子聚异丁烯主要用于生产胶粘剂类产品(压敏胶粘合剂、不干胶粘合剂、密封剂、橡胶增塑剂等)。
聚异丁烯的韧性和回弹性高,以至于不能进行单独挤出和压延加工。聚异丁烯可与炭黑、硅酸钙、硅藻土、环化橡胶、聚乙烯或酚醛树脂等共混。在密封胶带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将胶块、增塑剂、橡胶油、增粘剂、纳米活性碳酸钙、低分子量聚异丁烯等顺序加入到密炼机或捏合机中进行混炼。由于在胶带配方中,纳米活性碳酸钙占有的份数较多(60%-65%),在混炼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聚异丁烯为半固态,无法与碳酸钙很好的结合,导致一部分碳酸钙溢出,影响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碳酸钙与聚异丁烯无法在基体胶中良好分散,导致在密封胶带进热压罐使用过程中,聚异丁烯无法在高温高压下均匀析出,密封胶带与袋膜之间会出现一定的气道,从而无法保证真空袋真空值的稳定,则预浸料固化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无法保证产品质量,极大可能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因此开发出一种满足在密封胶带等橡胶类胶黏剂实际生产过程中,使聚异丁烯与粉料良好分散的混料工艺设备,成为聚异丁烯在橡胶应用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保证客户利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翻转式密炼机聚异丁烯活性纳米钙预混料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翻转式密炼机聚异丁烯活性纳米钙预混料处理装置,包括混料储斗、液体磅秤、粉料磅秤、粉料储斗、流线型转子、罗茨风机负压输送装置和液体压力泵,所述混料储斗上方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送轴与流线型转子相连接;所述混料储斗上方设置有纳米钙进料口和聚异丁烯进料口,聚异丁烯进料口与液体磅秤的出料端相连通,液体磅秤的侧部设有液体振荡器,液体磅秤的进料端与压力泵及加热式液体输送管道相连接;纳米碳酸钙进料口与粉体磅秤的出料端相连通,粉体磅秤的侧壁设有粉体振荡器,粉体磅秤的进料端与粉料储斗的出料端相连通,粉料储斗的进料端与罗茨风机负压输送装置、粉料输送管道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流线型转子位于混料储斗高度五分之三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料储斗为密闭式结构,且粉料储斗与纳米钙粉料接触部分采用304不锈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料磅秤位于粉料储斗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料磅秤储斗的外部设有粉体振荡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料储斗的外部安装有一号夹套式电加热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体磅秤外部设置有二号夹套式电加热装置,且液体磅秤侧身安装有二号振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沥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沥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81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