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外接式除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4631.0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7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帅;任浩鹏;冯志坚;何仁;吴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华光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B60L58/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湿系统 电池包 除湿 出风口 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 电池 可拆卸式结构 湿度传感器 电动汽车 干燥风道 监控电池 通用性强 迷宫式 外接式 风道 外接 串联 自动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外接式除湿系统,包括电池包和除湿系统总成,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进风口和电池出风口,所述除湿系统总成包括除湿进风口和除湿出风口;所述电池包与除湿系统总成通过可拆卸式结构连接,所述除湿出风口与电池进风口连接,所述电池包与除湿系统总成内部形成串联的风道。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外接除湿系统总成能够实现较好的除湿效果,并且能够适用于各种电池包,通用性强;采用迷宫式干燥风道结构提高了除湿效果;通过湿度传感器监控电池包内的湿度情况提高了除湿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外接式除湿系统,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存储能量的装置,电池在充电、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为风冷的冷却效果有限,现在多采用水冷的方式来冷却电池包。采用水冷方式会使冷却管内的水渗透过管壁,进入电池包内部,此外,由于使用环境恶劣、密封性不够等原因都会导致水汽侵入电池包,进而凝结成水,影响电池的工作,大大的减少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且会存在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9698392 A的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的除湿方法及系统,根据电池包内的湿度值,通过空调系统对电池包整体进行进风、排气,达到干燥电池包的目的。但是这种除湿系统工作的前提是需要打开汽车空调并且需要对整车空调管道进行改装,因此结构复杂并且会增加整车能耗。
目前常见的电池包的除湿系统都是通过对电池包内部结构的设计实现除湿功能,并且电池包内部结构紧凑影响除湿系统的布置,因此会影响除湿系统的除湿效果和通用性,进而无法实现除湿系统的批量化生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外接式除湿系统,通过外接式除湿系统的设置能够对电池包产生较好地的除湿效果,并且能够提高除湿系统产品的通用性。
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外接式除湿系统,包括电池包和除湿系统总成,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进风口和电池出风口,所述除湿系统总成包括除湿进风口和除湿出风口;所述电池包与除湿系统总成通过可拆卸式结构连接,所述除湿出风口与电池进风口连接,所述电池包与除湿系统总成内部形成串联的风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外接除湿系统总成能够实现较好的除湿效果,并且能够适用于各种电池包,通用性强,安装过程中只需要在电池包上相应位置分别开设电池进风口和电池出风口即可,无需对电池包结构进行大的改动。
优选项,为了提高除湿效果,所述除湿系统总成内除湿进风口与除湿出风口之间设有风机和干燥风道,所述干燥风道内填充有干燥剂。通过风机的作用使得进入除湿系统总成内的空气都经过干燥风道,在干燥风道内干燥剂的作用下,注入电池包内的空气为干燥的空气,进而提高了除湿效果。
优选项,为了提高对进入除湿系统总成的空气的干燥效果,所述干燥风道为迷宫式风道结构。采用迷宫式风道结构能够延长空气的干燥过程,进而提高干燥效果。
优选项,为了提高除湿的自动化程度,所述除湿系统总成包括控制器,所述除湿进风口处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除湿出风口处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电池出风口处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电池包内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风机。
优选项,为了能够监测电池包内各个位置的湿度,所述湿度传感器分别位于电池组之间和电池组与电池包内壁之间。在电池组之间和电池包内壁等各个角落放置多个湿度传感器,通过多个湿度传感器同时监测的方法提高除湿效果。
所述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外接式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电池包内的湿度传感器检测所在位置湿度,并将湿度值反馈给控制器;
b)控制器将湿度传感器反馈的湿度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华光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大学,未经扬州华光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46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