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坠落耗能缓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92934.9 | 申请日: | 2019-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4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徐向新;吴金国;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刘凤桐 |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坠落 耗能 缓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坠落耗能缓冲装置,属于电梯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电梯底部橡胶、缓冲板、高强弹簧、缓冲片,所述电梯的底部设置有电梯底部橡胶,所述高强弹簧设置于电梯井的底部,在高强弹簧的上部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设有缓冲片,所述缓冲片为双半椭圆片结构,受压后产生形变。本实用新型在电梯井里设置的缓冲板、高强弹簧、缓冲片等构件,在电梯井的底部,设置有高强弹簧,上部依托缓冲板,缓冲板通过连接杆以及缓冲板滑块与布置在附加空间内的高强弹簧相连,在缓冲片上,布置有记忆合金制成的缓冲片,在电梯井的四周,布置有摩擦橡胶。实现电梯坠落耗能缓冲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坠落耗能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其工作原理为: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并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电梯事故的不断发生,使得人们对电梯的安全防护装置越来越关注。
尤其是高层电梯,当轿厢运行至较高楼层时,如果牵引轿厢的钢绳发生断裂,轿厢坠落过程中的防护装置一般是安全钳,但是会有轿厢导轨断裂或者安全钳失灵的情况发生,那么轿厢将一直加速坠落至底坑,即使底坑设置有缓冲器作为最后的保护措施,也会对轿厢内的人员和物品造成严重的损伤,因此需要对高层电梯发生坠落时的防护装置进行改进。
新款电梯在生产出来时,一般具有较多的不足之处,如刹车性能、动力性能等,在电梯试验塔中测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电梯试验塔的井道中,一般需要设置坠落缓冲装置,来避免电梯坠落可能产生的二次伤害。目前,市场上的电梯实验塔坠落缓冲装置的缓冲效果差,不能够保证人们的安全,且缓冲结构单一,不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对坠落的电梯进行缓冲,因此有待研究一种多方式、缓冲效果好的电梯坠落缓冲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坠落耗能缓冲装置,本实用新型在电梯井里设置的缓冲板、高强弹簧、缓冲片等构件,在电梯井的底部,设置有高强弹簧,上部依托缓冲板,缓冲板通过连接杆以及缓冲板滑块与布置在附加空间内的高强弹簧相连,在缓冲片上,布置有记忆合金制成的缓冲片,在电梯井的四周,布置有摩擦橡胶。实现电梯坠落耗能缓冲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坠落耗能缓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梯底部橡胶、缓冲板、高强弹簧、缓冲片,所述电梯的底部设置有电梯底部橡胶,所述高强弹簧设置于电梯井的底部,在高强弹簧的上部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设有缓冲片,所述缓冲片为双半椭圆片结构,受压后产生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底部橡胶为半椭圆形,附着在电梯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板的主体为正方形钢板,四条边分别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外侧设有缓冲板滑块,缓冲板滑块的宽度大于连接杆的宽度,在缓冲板的正面左右两侧制有缓冲板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片包括双椭圆片、缓冲片连接杆、缓冲片滑块,所述双椭圆片为高强记忆合金,所述双椭圆片两侧与缓冲片连接杆铰接相连,缓冲片连接杆与缓冲片滑块铰接相连,所述缓冲片滑块置于缓冲板导轨内,二者数量、位置、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井主体下端的基础上开设有附加空间,其内设有高强弹簧,所述高强弹簧上端与附加空间上端相连,下端与缓冲板的缓冲板滑块相连,所述附加空间的形状位置与连接杆、缓冲板滑块组成的组合体相匹配,缓冲板滑块置于附加空间内可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下部四周设有电梯四周橡胶,所述电梯四周橡胶为半球形,附着在电梯的四周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井下部一周设有摩擦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29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