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护士夜间巡视小胸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1038.0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4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巧凌;李美芩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会委员会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23/04;F21V15/01;F21V17/12;F21V21/096;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11435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45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别针 灯体 手环 联接 本实用新型 照明装置 远距离 磁铁 吸合 胸灯 佩戴 巡视 电池 护士 衣服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士夜间巡视小胸灯,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外壳内的灯体,灯体联接有电池和开关,还包括底座,底座与外壳之间通过磁体联接,底座的底部设有别针,外壳上设有手环。底座通过别针佩戴在衣服上,底座与外壳之间通过磁铁吸合,可以根据需要将外壳与底座分离,从而对一些较远距离的地方进行照明。同时,在外壳上设有手环,可以方便把握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士夜间巡视小胸灯。
背景技术
根据分级护理要求,护士需按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正确实施相应治疗、护理等。但在夜间,为使大多病情稳定的患者能较好入睡,通常会将病房的顶灯(吊灯)关闭,仅开启床头灯或地灯。护士夜间巡视病房或实施治疗时,为不打扰患者,多采用携带手电筒或直接打开病房的顶灯,但存在以下弊端:
一、使用手电筒:1.持手电筒不便于携带其他治疗物品;2.需操作时,手电筒不宜稳妥放置,需他人协助方可;3.手电筒多人使用,难以做到及时清洁,易造成院内感染;4.手电筒发出的光为直射光束,易惊醒患者;在观察或治疗时宜引起患者眼睛不适。
二、开启顶灯:开灯瞬间较强的光线会突然对患者眼睛造成刺激,惊醒患者或影响其休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佩戴胸灯进行解决,常见的胸灯结构如:专利申请号201110333251.8公开的一种安全别针型 LED 便携灯;专利申请号为201520129004.X公开的一种胸针式充电书包灯。虽然佩戴上述结构的胸灯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遇到的技术问题,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灯光照射距离或灯光微弱等原因,有些地方照不到,因此需要将胸灯摘下进行使用,使用后再重新佩戴。由于,胸灯常见的固定方式是通过胸针佩戴在衣服上,在摘下和重新佩戴时,存在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士夜间巡视小胸灯,该胸灯可根据需要方便摘下和佩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护士夜间巡视小胸灯,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外壳内的灯体,灯体联接有电池和开关,还包括底座,底座与外壳之间通过磁体联接,底座的底部设有别针,外壳上设有手环。
还包括绳索,绳索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外壳固定联接。
绳索的一端设有与外壳联接的连接件,连接件与外壳螺纹联接。
所述手环与外壳的上端铰接。
所述外壳的形状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底座通过别针佩戴在衣服上,底座与外壳之间通过磁铁吸合,可以根据需要将外壳与底座分离,从而对一些较远距离的地方进行照明。同时,在外壳上设有手环,可以方便把握外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手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绳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外壳,2为底座,3为磁体,4为别针,5为手环,6为绳索,7为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会委员会,未经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会委员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10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壁挂式LED应急手电筒
- 下一篇:硅胶挂绳开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