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感器外壳插芯的打标预处理自动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8404.7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8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范遥;柳智勇;谌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海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62 | 分类号: | B23K26/362;B23K26/7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07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外壳 预处理 自动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外壳插芯的打标预处理自动化装置,涉及自动化处理系统。它包括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第一运输机构、第二运输机构、第一推动机构、第二推动机构、第一激光头、第二激光头;第一送料机构将外壳送至第一运输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将插芯送至第二运输机构;第一推动机构将第一运输机构上的外壳移动至第一激光头聚焦点位置打标、第二激光头聚焦点位置预处理;第二推动机构将第二运输机构上插芯移动至第二激光头聚焦点位置预处理。本实用新型系统完善,运行过程无需人工,大大节约人力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处理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传感器外壳插芯的打标预处理自动化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传感器是一种用于产生稳定压电信号的重要电子元件;传感器的粘接工艺决定了使用时产生的电信号稳定性及长期寿命,在制作超声压电类传感器时是一项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在生产中对于压电陶瓷芯片与外壳、插芯等粘接面处的表面处理的精确控制一直是这道工艺的重点。
外壳、插芯的表面处理是通过一定功率激光烧蚀,造成材料表面形成勾连,与粘接胶固化后,形成牢固的耦合结构,保障了内部压电陶瓷芯片在长期工作中的信号稳定性,传统工艺中的做法采用手工打磨或者一台激光逐个处理外壳、插芯,依靠人工一个个点击设备按钮,存在人为漏处理现象,而且工作效率低,难以匹配客户大批量上量需求,存在引发批量质量问题的极大隐患。
因此,研发一种传感器外壳插芯的打标预处理自动化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传感器外壳插芯的打标预处理自动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传感器外壳插芯的打标预处理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与第一送料机构连接的第一运输机构、与第二送料机构连接的第二运输机构、第一推动机构、第二推动机构、第一激光头、第二激光头;
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将外壳送至第一运输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将插芯送至第二运输机构;
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将第一运输机构上的外壳移动至第一激光头聚焦点位置打标、第二激光头聚焦点位置预处理;
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将第二运输机构上插芯移动至第二激光头聚焦点位置预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振动盘;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包括第二送料振动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运输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前端与第一送料振动盘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二运输机构包括第二滑轨,第二滑轨前端与第二送料振动盘出料口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导轨右侧的第一履带、安装在第一履带上的第四气动阀杆和位于第一履带和第一导轨之间的第三滑轨,第四气动阀杆可在第三滑轨上前后滑动;
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二滑轨左侧的第二履带、安装在第二履带上的第五气动阀杆和位于第二履带和第二滑轨之间的第四滑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激光头位于第一履带的右侧,第二激光头可伸缩的安装在第一导轨和第二滑轨的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轨左侧由前向后依次有第一气动阀杆、第二气动阀杆;所述第一气动阀杆的前部有第一光电感应器,第二气动阀杆的前部有第二光电感应器;
所述第二滑轨的右侧由前向后依次有第三气动阀杆、第五光电感应器、第六气动阀杆;有第三光电感应器位于第三气动阀杆前部,第五光电感应器位于第六气动阀杆前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轨位于第二气动阀杆前部的局域为第一激光头聚焦点位置和第二激光头聚焦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海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海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8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