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气管道抢修堵漏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5150.3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4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潘琦霞;杜成志;曾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75 | 分类号: | F16L55/175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廖仲禧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新华路***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管道 抢修 堵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然气管道抢修堵漏板,包括夹紧板,夹紧板的两侧顶部开有卡槽,卡槽处设有卡箍,夹紧板底面安装堵漏垫,堵漏垫外侧的夹紧板卡接密封圈,夹紧板顶部开有连接槽,连接槽内卡接盖板,盖板的两端设有连接凸缘,连接凸缘通过螺栓连接夹紧板,盖板和连接槽底部间形成填充腔,堵漏垫和密封圈间的夹紧板底部开有出液孔,出液孔连通填充腔,填充腔和出液孔内灌装有密封胶,盖板的顶部开有注液孔。通过卡箍将夹紧板压紧在管道上,堵漏垫紧贴泄露处,密封圈紧贴管道进行初次密封,盖板卡入连接槽内,并通过连接凸缘和螺栓固定,通过注液孔向填充腔内填充密封胶,密封胶通过出液孔注入堵漏垫和密封圈间的缝隙中,实现完全密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管道抢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天然气管道抢修堵漏板。
背景技术
天然气在长距离管道输送过程中,由于流体介质的腐蚀、冲刷、温度、压力、振动、焊接缺陷、密封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在管道有时会出现裂缝或者孔洞,导致天然气泄漏,此时需要对其进行抢修,抢修时通常采用堵漏板将裂缝或者孔洞堵住,并通过抱箍将堵漏板压紧在管道上,目前的堵漏板多为固定尺寸的钢板,便于后续对其进行焊接,但是,钢板与管道外壁间贴合无法完全密封,会残留缝隙造成天然气小量泄露,且为了使得堵漏板与管道贴合紧密,需要根据不同管径的管道制作不同弯曲弧度的堵漏板,堵漏板的通用性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天然气管道抢修堵漏板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气管道抢修堵漏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然气管道抢修堵漏板,包括夹紧板,所述夹紧板的两侧顶部开有卡槽,所述卡槽处设有卡箍,所述夹紧板底面固定内嵌安装堵漏垫,所述堵漏垫外侧的夹紧板底部卡接密封圈,所述夹紧板顶部开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滑动卡接盖板,所述盖板的两端一体成型设有连接凸缘,所述连接凸缘通过螺栓连接夹紧板的顶部,所述盖板和连接槽底部间形成填充腔,所述堵漏垫和密封圈间的夹紧板底部开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连通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和出液孔内灌装有密封胶,所述盖板的顶部开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底部开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卡接密封球,所述密封球的顶部紧密压在注液孔上,所述密封球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紧密压在连接槽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夹紧板、堵漏垫、盖板和连接槽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盖板长度和宽度均等于连接槽的长度和宽度。
优选的,所述卡箍包括U型卡杆,所述U型卡杆的圆弧段滑动卡接在卡槽内,所述U型卡杆的两个直线段分别滑动贯穿连接板的两端并通过螺纹结构安装锁紧螺母。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两个对边为弧形结构,另两个对边为直线结构,所述夹紧板的底部开有沟槽,所述密封圈卡接在沟槽内,且沟槽的深度小于密封圈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靠近注液孔的一端为圆台结构,且圆台的小径端直径等于注液孔的直径,所述连接孔远离注液孔的一端为圆柱结构,且连接孔的圆柱端直径等于圆台端的大径,所述密封球的直径大于注液孔的直径,且密封球的直径小于连接孔的圆柱端直径,所述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且弹簧的外径等于连接孔的圆柱端直径,所述注液孔内通过螺纹结构安装端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夹紧板通过卡箍快速固定在管道泄露处后,将盖板卡接连接槽并通过连接凸缘和螺栓快速固定,通过注液孔向填充腔内填充密封胶,密封胶通过多个出液孔注入堵漏垫和密封圈间的缝隙中,从而使得夹紧板和管道间完全密封,堵漏效果好;密封胶填充后,密封球在弹簧推力下将注液孔封堵,且端盖旋入注液孔内,避免密封胶未凝固时从注液孔泄露,从而便于对管道底部堵漏时注入密封胶;沟槽的深度小于密封圈的厚度,则密封圈伸出沟槽,在夹紧板压紧管道时密封圈压缩紧贴管道进行初次密封,后续通过密封胶填充实现完全密封,既提高了堵漏效果,又使得夹紧板的弧度不必完全贴合管道,便于制造且提高通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51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