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室骨架太阳能集放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4095.6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70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曹晏飞;宋磊;季李一珂;陈宇佳;吕宏义;李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祁凡雨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室 骨架 太阳能 放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室骨架太阳能集放热系统,包括集热模块、蓄热水池、放热模块和控制系统,集热模块利用双拱双膜大跨度温室南屋面的钢骨架作为热量收集装置,通过白天收集热量来实现骨架内水的加热,加热后的水进入到蓄热水池进行储存,用于夜间温室的加温;夜间将蓄热水池在白天收集的热水输送到放管道中,来实现温室的加热。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温室内的余热,将白天多余的热量存储起来,用于夜间温室的加热,在提高热量利用率的同时节约电能投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温室太阳能利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温室骨架太阳能集放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利用技术的不断成熟,温室中太阳能的利用也开始得到普遍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太阳能利用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但是现有的温室太阳能利用技术存在着占用温室种植面积、影响温室内的采光、利用效果差等问题,因此发展新的太阳能利用技术蓄势待发。
双拱双膜大跨度温室具有土地利用率高、内部作业空间大的优势,但是在晴天天气下,温室内气温过高,存在着富余的太阳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如果能将白天富余的太阳能进行收集并存储,用于夜间温室的加温,可以提高温室夜间室内温度的同时减少温室夜间电加热的投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温室骨架太阳能集放热系统,解决了现有集热装置占用土地面积以及装置投入大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温室骨架太阳能集放热系统,包括蓄热水池、集热管路以及放热管路;所述集热管路连通温室骨架和蓄热水池形成闭合循环水路用于白天收集热量;所述放热管路与蓄热水池连通用于夜晚温室放热。
使用本系统时,所述蓄热水池设置在地面下,放热管路水平设置温室的基质内,放热管路高于蓄热水池。
具体的,蓄热水池中设置有潜水泵;
集热管路包括集热进水管和集热出水管,所述潜水泵通过集热进水管与温室骨架顶部连通,所述集热出水管将温室骨架底部和蓄热水池连通;
放热管路包括放热管道进水管、放热管道和放热管道回水管,所述放热管道进水管连通潜水泵与放热管道,所述放热管道回水管连通放热管道与蓄热水池;放热管路平铺于温室基质下,与蓄热水池形成闭合循环水路。
放热管路还包括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用于温室内夜间应急加热,与放热管道相连。
优选的,所述放热管道包括多个平行的支流管路,所有支流管路的回水全部集中到一个放热管道回水管中流回蓄热水池。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与处理器相连的水温传感器、骨架温度传感器以及基质温度传感器,处理器通过水温传感器、骨架温度传感器以及基质温度传感器传递的水温信号、骨架温度信号、基质温度信号控制集热管路、放热管路的启闭。
更优选的,集热进水管的进水口处设有压力补偿器。
优选的,温室骨架外设置有一层选择性吸收层。
优选的,蓄热水池四周以及底部设有30mm厚的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在增加温室内太阳能利用的同时减少了专有太阳能集热装置的资金投入,增加了温室内能量的输入和存储,有效的提高了夜间温室室内温度的同时也减少了冬季用于温室夜间加热所需的电能投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40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外倒后镜镜片防盗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动车司机室的可调节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