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81041.4 | 申请日: | 2019-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8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申望屏;张华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5/10 | 分类号: | F16J15/10;H01M2/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华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43 | 代理人: | 王松柏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街道同富工业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包括箱体、与箱体配合的箱盖以及用于密封所述箱体和箱盖的密封结构,密封结构整体设置于箱体和箱盖之间;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箱体上的第一凸部和设置于箱盖上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相互配合,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压紧配合的密封体,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池箱体密封结构密封性能和密封可靠性不高,容易漏气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结构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是目前各大车企大力研发的领域之一,其使用的电池箱和主控箱按照国家的标准要求需要达IP67的防护等级,电池箱除了箱体上的配件需要密封位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密封位置—箱盖与箱体的密封,而箱盖需要经常拆箱检测或者维修,所以密封的可靠性显得十分重要,若箱盖和箱体密封性欠佳,则会存在安全隐患。现有技术的电池箱密封条大多由四条密封条首尾相接组成,其并非一个整体,在密封条之间的拐角搭边位置会有缝隙,此处容易发生气体泄漏,大大影响了整体的密封性。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01510724926.X公开了一种电池密封箱,在箱体上设置有内凹的密封槽,在密封槽内布置有密封圈,在箱盖上设置有与密封槽适配的凸棱,凸棱嵌入密封槽内并压紧在密封圈上,该技术方案通过密封槽、密封圈和凸棱的配合形成密封带,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密封效果。但是,在箱体内部或外部压力增大时,箱盖受压容易鼓起,导致凸棱离开密封圈,箱体和箱盖之间不再密封配合,气体或液体从缝隙泄漏,影响了整体密封性。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电池箱体密封结构密封性能和密封可靠性不高,容易漏气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密封结构,其中,包括箱体、与箱体配合的箱盖以及用于密封所述箱体和箱盖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整体设置于箱体和箱盖之间;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箱体上的第一凸部和设置于箱盖上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设置有在密封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压紧配合的密封体;所述密封体包括基部和从基部向外扩张延伸的第一弹性密封片以及第二弹性密封片,所述箱体与所述箱盖相互合拢密封时,所述第一弹性密封片与所述第一凸部相互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弹性密封片与所述第二凸部密封配合。
所述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密封片包括第一内部弹性密封片以及第一外部弹性密封片;所述第二弹性密封片包括第二内部弹性密封片以及第二外部弹性密封片;所述第一内部弹性密封片以及所述第一外部弹性密封片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内部弹性密封片以及所述第二外部弹性密封片相互配合形成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凸部配合进行密封。
所述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内部弹性密封片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内部弹性密封片的固定端相交,所述第一内部弹性密封片与所述第二内部弹性密封片之间形成内部气压承载面;当所述内部气压承载面受到内部气压时,所述第一内部弹性密封片在内部气压的驱动下发生形变与所述第一凸部紧贴密封,所述第二内部弹性密封片在内部气压的驱动下发生形变与所述第二凸部紧贴密封。
所述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外部弹性密封片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外部弹性密封片的固定端相交,所述第一外部弹性密封片与所述第二外部弹性密封片之间形成外部气压承载面;当所述外部气压承载面受到外部气压时,所述第一外部弹性密封片在外部气压的驱动下发生形变与所述第一凸部紧贴密封,所述第二外部弹性密封片在外部气压的驱动下发生形变与所述第二凸部紧贴密封。
所述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密封片、第二弹性密封片和基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一内部弹性密封片和所述第一外部弹性密封片一体设置组成第一弹性密封片,所述第二内部弹性密封片和所述第二外部弹性密封片一体设置组成第二弹性密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10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层压设备
- 下一篇:一种晶圆检测用除尘过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