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9731.6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9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娟;李武;肖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甬仿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F04D29/30;F04D2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它包括壳体、灶台、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排油烟装置及柜体,排油烟装置包含蜗壳和混流风叶,蜗壳上设置有左出风口和右出风口,风口挡板设置在蜗壳内部;左出风口和右出风口可以布置在过混流离心风叶旋转轴的水平面上,还可以上下错开布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充分利用集成灶内部空间,风量大于现有技术采用的多翼离心风叶,且风口挡板的设置可以提高风道的空间利用率;蜗壳自带左右两侧出风口,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多翼离心风叶,经过风机的风无需拐90°弯吹出,出风阻力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机风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灶的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集成灶大多采用多翼离心风机,因为要满足不同用户的安装情况,通常在壳体左右两侧都设置了出风口,根据客户实际情况,通过调节蜗壳外部的挡板来控制是左侧出风还是右侧出风。多翼离心风机蜗壳上通常只有出风口,蜗壳出来的风需要通过蜗壳外部的挡板改变出风方向,才能往左侧或右侧水平吹出,这样的方式是风道风阻加大、风量减小、噪音增加。另外,壳体左右两侧出风口的几何中心与过风机旋转轴的水平面通常是错开设置,产品在高度的空间上,利用率较低。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采用混流风机的集成灶,解决现有集成灶导风区风阻大、风量小、高度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集成灶导风区风阻大、风量小、高度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集成灶,包括壳体(1)、灶台(2)、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排油烟装置(3)及柜体(4)。所述的排油烟装置(3)包含蜗壳(3.1)、混流风叶(3.2)、左出风口(3.3)、右出风口(3.4)和风口挡板(3.5)。
进一步的,过混流风叶(3.2)旋转轴的水平面为P,所述的排油烟装置(3)的左出风口(3.3)和右出风口(3.4)的几何中心布置在P平面上,或与P平面上下错开布置;所述的排油烟装置(3)的风口挡板(3.5)设置在蜗壳(3.1)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混流风叶(3.2)的最大直径D和最大高度H的比值D/H在3.0-6.0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蜗壳(3.1)的出风角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30°-90°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出风口(3.3)的几何中心(O1)和右出风口(3.4)的几何中心(O2)的连线O1 O2与水平面的夹角在0°-45°范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采用混流风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多翼离心风叶,在相同壳体尺寸下,混流离心风叶直径大于多翼离心风叶,风量更大;
2、通过采用混流风叶系统,其蜗壳自带左右两侧出风口,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多翼离心风叶,经过风叶的风无需拐90°弯吹出,出风阻力更小;
3、通过采用风口挡板设置在蜗壳内部,提高了风道的空间利用率;
4、通过混流风叶系统的左出风口和右出风口的几何中心均布置在过风叶旋转轴的水平面上,提高了风道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案例1的集成灶隐藏柜体和半边蜗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案例1集成灶的排油烟装置左侧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案例2集成灶的排油烟装置右侧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案例3集成灶的排油烟装置隐藏风口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采用多翼离心风叶的集成灶隐藏柜体和风机蜗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甬仿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甬仿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97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放置电梯饰件板材的工作台
- 下一篇:大气颗粒物采样器放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