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锦纶6聚合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78017.5 | 申请日: | 2019-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8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倪利锋;徐继军;刘国;梁万志;邵晓峰;钱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7/00 | 分类号: | B01F7/00;C08G69/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4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锦纶 聚合 | ||
本实用新型是新型锦纶6聚合管,其结构包括聚合管本体,聚合管本体顶部设顶电机和顶减速箱,顶电机和顶减速箱与顶搅拌桨动连接,顶搅拌桨位于聚合管本体内顶部且搅拌作用力向下,聚合管本体外侧面下部设侧电机和侧减速箱,侧电机和侧减速箱与侧搅拌桨传动连接,侧搅拌桨位于聚合管本体内下部且搅拌作用力水平。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有效,顶搅拌桨给与聚合管本体内二氧化钛母液向下的搅拌力,侧搅拌桨则将聚合管本体下部的二氧化钛母液进一步充分搅拌,有效提高了二氧化钛母液分散均匀性,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新型锦纶6聚合管。
背景技术
锦纶6的聚合一般采用二氧化钛作为消光剂,在需要较高含量二氧化钛的锦纶6纤维中,二氧化钛存在严重不均匀分散的情况,会造成影响可纺性和纤维物理性能等问题。
现有技术一般通过改变二氧化钛母液的配方来解决以上问题,导致工艺复杂化,生产投入较高。
现有技术也有在锦纶6聚合管内设置搅拌装置的设计,然而现有技术搅拌装置的结构存在缺陷,只在聚合管顶部设置垂直向下的搅拌装置,其作用力向下,由于其设置在顶部,导致其搅拌力无法有效分布到聚合管下部,导致二氧化钛母液搅拌效果不佳;现有技术也有设置两套水平方向搅拌装置的设计,这种设计会导致二氧化钛母液在聚合过程中无法有效向下输出,使用效果同样较差。现有技术的以上设计都无法有效使二氧化钛母液分散均匀,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新型锦纶6聚合管,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有效改善二氧化钛母液的分散均匀性,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新型锦纶6聚合管,其结构包括聚合管本体,聚合管本体顶部设顶电机和顶减速箱,顶电机和顶减速箱与顶搅拌桨动连接,顶搅拌桨位于聚合管本体内顶部且搅拌作用力向下,聚合管本体外侧面下部设侧电机和侧减速箱,侧电机和侧减速箱与侧搅拌桨传动连接,侧搅拌桨位于聚合管本体内下部且搅拌作用力水平。
优选的,所述的侧搅拌桨相对的聚合管本体侧面上设人孔。
优选的,所述的顶搅拌桨底端延伸至聚合管本体整体高度的3/4处,侧搅拌桨位于聚合管本体整体高度的1/4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有效,顶搅拌桨给与聚合管本体内二氧化钛母液向下的搅拌力,侧搅拌桨则将聚合管本体下部的二氧化钛母液进一步充分搅拌,有效提高了二氧化钛母液分散均匀性,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锦纶6聚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1是聚合管本体、2是顶电机、3是顶减速箱、4是顶搅拌桨、5是侧电机、6是侧减速箱、7是侧搅拌桨、8是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新型锦纶6聚合管,其结构包括聚合管本体1,聚合管本体1顶部设顶电机2和顶减速箱3,顶电机2和顶减速箱3与顶搅拌桨4传动连接,顶搅拌桨4位于聚合管本体1内顶部且搅拌作用力向下,聚合管本体1外侧面下部设侧电机5和侧减速箱6,侧电机5和侧减速箱6与侧搅拌桨7传动连接,侧搅拌桨7位于聚合管本体1内下部且搅拌作用力水平。
所述的侧搅拌桨7相对的聚合管本体1侧面上设人孔8。方便对聚合管进行清理维护。
所述的顶搅拌桨4底端延伸至聚合管本体1整体高度的3/4处,侧搅拌桨7位于聚合管本体1整体高度的1/4处。
根据以上结构,工作时,顶搅拌桨4给与聚合管本体1内二氧化钛母液向下的搅拌力,侧搅拌桨7则将聚合管本体1下部的二氧化钛母液进一步充分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80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