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道含气液体浊度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76374.8 | 申请日: | 2019-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1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庆林;崔立军;段家贵;王健;吴加成;李娜;王立星;赵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伟德船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3577 | 分类号: | G01N21/3577 |
| 代理公司: | 11530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汪浩 |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滑块 检测 本实用新型 第二检测 供电轨道 支杆末端 测量 检修口 壳体 支杆 红外检测仪器 液体浊度检测 浊度检测装置 红外发射端 红外接收端 测量流程 定位插口 管道内壁 含气液体 滑动设置 壳体表面 平行设置 取出检测 电连接 顶端处 插接 底端 取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含气液体浊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壳体和管道,管道上开设有检修口,且检测壳体通过定位插口插接于检修口上,检测壳体表面开设有两条对应平行设置的供电轨道,供电轨道上均滑动设置有导电滑块,其中一个导电滑块与第一检测支杆电连接,另一个导电滑块与第二检测支杆连接,第一检测支杆末端固定安装有红外发射端头,第二检测支杆末端固定安装有红外接收端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道内壁底端和顶端处放置红外检测仪器,大大提高了管道内液体浊度检测精度,同时可直接在管道内进行测量,无需将管道内的液体取出测量,取代了以前人工取出检测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测量流程,装置简单易懂,节省时间,操作简便,测量精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管道含气液体浊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工厂,所需要的水的浊度要达到机械设备所要求的标准才能使用,但目前用于检测管道内液体浊度的设备还不完善,对于管道内液体浊度的检测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前所采取人工检测方法太过繁琐而且不能时时刻刻监测管道内液体的浊度,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道含气液体浊度检测装置,通过在管道内壁底端和顶端处放置红外检测仪器,大大提高了管道内液体浊度检测精度,同时可直接在管道内进行测量,无需将管道内的液体取出测量,取代了以前人工取出检测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测量流程,装置简单易懂,节省时间,操作简便,测量精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管道含气液体浊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壳体和管道,所述检测壳体底部端口固定安装有端板,且所述检测壳体通过所述端板与定位插口固定连接,所述管道上开设有检修口,且所述检测壳体通过所述定位插口插接于所述检修口上,所述检测壳体顶部内设置有测量面板,所述检测壳体表面开设有两条对应平行设置的供电轨道,且所述测量面板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供电轨道连接,所述供电轨道上均滑动设置有导电滑块,其中一个所述导电滑块与第一检测支杆电连接,另一个所述导电滑块与第二检测支杆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支杆末端固定安装有红外发射端头,所述第二检测支杆末端固定安装有红外接收端头,且所述红外发射端头与所述红外接收端头之间位于同一垂直面。
优选的,所述定位插口端口边沿处开设有绕其一周的螺纹插槽,且所述定位插口通过所述螺纹插槽螺纹外接有防护盖。
优选的,所述定位插口外侧端面处还均匀插设有四个对应设置的锁紧螺栓,且所述锁紧螺栓穿过所述定位插口与所述检修口外端面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支杆为L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测量面板分别与所述所述红外发射端头和所述红外接收端头之间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端板上开设有两个对应设置的限位孔,且所述第一检测支杆和所述第二检测支杆均活动嵌设于对应的限位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在管道内壁底端和顶端处放置红外检测仪器,大大提高了管道内液体浊度检测精度,同时可直接在管道内进行测量,无需将管道内的液体取出测量,取代了以前人工取出检测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测量流程,装置简单易懂,节省时间,操作简便,测量精确,具有良好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壳体;2、管道;3、测量面板;4、端板;5、定位插口;6、供电轨道;7、第一检测支杆;8、第二检测支杆;9、导电滑块;10、限位孔;11、检修口;12、红外发射端头;13、红外接收端头;14、螺纹插槽;15、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伟德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伟德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63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