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盘组合式钵形秧苗育秧盘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4498.2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26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荣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荣谊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 |
代理公司: | 武汉惠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3 | 代理人: | 童思明 |
地址: | 448266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秧苗 育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盘组合式钵形秧苗育秧盘,包括秧苗盘,所述秧苗盘的顶部设有秧盘框架,所述秧盘框架的内部固定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隔板,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挡板,所述秧苗盘的顶端开设有与挡板位置相对的矩形滑孔,所述挡板的底端与位置相对的矩形滑孔滑动卡接;所述矩形滑孔的底端开设有开槽,所述挡板的底部与开槽卡接,所述开槽的两侧槽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本实用新型通过秧苗盘和秧盘框架的结合,便于对秧苗进行培育,且秧盘框架内的隔板和秧苗盘上的挡板围成多个栅格,便于对秧苗进行等距培育,提高秧苗的培育质量,当取出秧苗时,取出方便,且保证秧苗取出后的完整性,提高秧苗播种后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秧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盘组合式钵形秧苗育秧盘。
背景技术
种植水稻时需要插秧,在插秧前需要对秧苗进行培育,选用育秧盘对秧苗进行培育,首先在秧盘内填上营养土,接着在盘上撒少量稻草或青草作隔层,然后盖上一层薄膜,四周压实,在膜上加盖草帘或均匀撒稻草,等待秧苗育出。
通常都是使用单层的育秧盘对秧苗进行培育,单层育秧盘对秧苗进行培育时,当对秧盘内的秧苗进行取出时,取出困难,取出时很容易使秧苗损坏,而且秧苗根部的营养土容易洒落,使秧苗根部自带的营养土含量减少,当秧苗播种于稻田内时,由于秧苗根部原本携带的营养土的含量减少,秧苗根部需要适应新的土壤状态,秧苗处于幼发期,生长状态不稳定,且生长力较弱,很容易使秧苗在播种后生长状态欠佳或直接导致死亡,影响水稻的丰收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盘组合式钵形秧苗育秧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盘组合式钵形秧苗育秧盘,包括秧苗盘,所述秧苗盘的顶部设有秧盘框架,所述秧盘框架的内部固定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隔板,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挡板,所述秧苗盘的顶端开设有与挡板位置相对的矩形滑孔,所述挡板的底端与位置相对的矩形滑孔滑动卡接。
所述矩形滑孔的底端开设有开槽,所述挡板的底部与开槽卡接,所述开槽的两侧槽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安装有弹簧片,所述挡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与弹簧片的一侧相接触。
所述秧苗盘的顶端开设有多组渗水孔,且每组所述渗水孔与矩形滑孔交错排列。
所述秧苗盘的四周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钩板,所述秧盘框架的四周外壁均固定安装有与钩板位置相对的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钩板的外部。
所述秧苗盘的中心位置处螺纹穿插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螺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托盘。
优选的,所述托盘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秧苗盘和秧盘框架的结合,便于对秧苗进行培育,且秧盘框架内的隔板和秧苗盘上的挡板围成多个栅格,便于对秧苗进行等距培育,提高秧苗的培育质量,当取出秧苗时,取出方便,且保证秧苗取出后的完整性,提高秧苗播种后的成活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秧苗盘四周内壁的钩板和秧盘框架四周外壁的套环连接,对秧盘框架固定于秧苗盘的内部,保证秧苗培育时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托盘便于移动秧苗盘的位置,方便省事,通过螺杆便于调节托盘与秧苗盘之间的距离,便于拆卸挡板,方便秧苗的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秧苗盘顶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荣谊塑胶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荣谊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44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使用的管材收卷机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的通信信号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