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积水景观生态护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2072.3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8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洁;陈晶茹;王楠楠;孙丹玫;乔雨轩;葛鈜晔;林睿羽;王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3F3/02;E03F3/04;A01G9/02;A01G9/033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玉芳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积水 景观 生态 护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积水景观生态护坡,包括坡面,坡面的坡脚处设置有条状植生槽,坡面上摆设有若干根渗排管,渗排管由上倾斜向下延伸并通入到排水渠内,渗排管的外周填覆包裹有一层细沙层,坡面的表面铺有一层土壤层,渗排管埋设于土壤层中,土壤层的表面铺设有三维网,三维网的表面铺设有种植基质层,植生槽和种植基质层上均种植有灌草;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坡度75度以上、易水土流失的高陡岩质边坡,能够在稳定边坡的同时,实现景观再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积水景观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亚热带暴雨频繁的地区,因其降雨量多、降雨强度大,面临着城市季节性内涝与雨污处理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绿地被不透水下垫面取代,使得城市消纳降雨的能力减弱,城市降雨径流在短时间内汇集,引发局域性城市内涝与水体面源污染事件,径流水体直接汇入河流、湖泊,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出现,进一步破坏城市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积水景观生态护坡,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积水景观生态护坡,包括坡面,所述坡面的坡脚处设置有条状植生槽,所述坡面上摆设有若干根渗排管,所述渗排管由上倾斜向下延伸并通入到排水渠内,所述渗排管的外周填覆包裹有一层细沙层,所述坡面的表面铺有一层土壤层,所述渗排管埋设于所述土壤层中,所述土壤层的表面铺设有三维网,所述三维网的表面铺设有种植基质层,所述植生槽和所述种植基质层上均种植有灌草。
优选的,所述坡面为倾斜度大于75度且表面清理平整的坡面。
优选的,所述渗排管的外径为15-20cm,其侧壁上密集存在有能够渗水的孔隙,且所述渗排管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排水孔。
优选的,所述渗排管的顶部设置有弧形槽,顶部所述土壤层的表面设置有垄沟,所述垄沟与弧形槽的纵向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种植基质层的厚度为20-30cm,且所述种植基质层由土壤、肥料、粘结材料、有机质、植物种子拌合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坡度75度以上、易水土流失的高陡岩质边坡,能够在稳定边坡的同时,实现景观环境的再造。
通过设置渗排管,使经过细沙层过滤后的雨水渗入到渗排管内,然后通过排水孔快速排入排水渠内,排水过程由于采用渗透汇集,不会冲击土壤造成水土流失,且由于渗排管的暗排作用,土壤中水分不断流走,土壤不容易形成雨水饱和状态,不易形成地表径流;
坡脚植生槽内种植灌草一方面有利于加固坡脚,另一方面有利于协调和美化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实现景观环境的再造;
通过种植基质层与三维网的结合,提高了三维网与坡面的贴合度,很好保持山体水土,减小山体的水土流失,一定程度上消解土壤中的富营养物质,并提高植物的在裸露山体边坡的成活率,起到拦截天然雨水与地表径流,保持水土及涵养水源的作用,且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景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渗排管的截面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20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技术用药品冷藏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医用按摩推拿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