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0263.6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2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谦学;江洪祥;王军民;刘宝辉;邓钢;袁凡恩;谈胤求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9/00 | 分类号: | A61H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肖明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肢 静脉 血栓 防治 | ||
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器,包括两个具有弹性的下肢固定槽和连接两个所述下肢固定槽的固定盒;所述下肢固定槽内侧设置有多个带有进气口的气囊套,所述固定盒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气囊套的数量一致、且与所述进气口可拆卸连接的抽送气装置。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气囊套能交替地挤压小腿肌肉,产生按摩作用,有效的改善了静脉血流滞缓,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器。
背景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的栓子脱落极易导致肺栓塞的发生,而肺栓塞是一种凶险的致命性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多发生于长期卧床对老年患者,长期卧床不仅使患者血液滞缓,而且使患者肌肉松弛。有研究发现,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管壁的损伤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三大主要原因;如何改善静脉血流滞缓,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器,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器,包括两个具有弹性的下肢固定槽和连接两个所述下肢固定槽的固定盒;所述下肢固定槽内侧设置有多个带有进气口的气囊套,所述固定盒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气囊套的数量一致、且与所述进气口可拆卸连接的抽送气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抽送气装置包括活塞气筒、移动杆和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杆往返移动的动力装置;所述活塞气筒包括与进气口相连接的活塞外壳和设置在活塞外壳内的活塞,所述活塞通过活塞杆连接在所述移动杆上,以使所述移动杆能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活塞外壳内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机、与所述电动机的轴相连接的蜗杆、与蜗杆相匹配的蜗轮和由两根杆件铰接成的二连杆机构,所述二连杆机构的铰接处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盒上,且其一端与蜗轮偏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盒的内设置有供所述移动杆往返移动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套和/或所述活塞气筒内预充有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可控制活塞的行程,以调节所述气囊套内的空气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肢固定槽的外侧面设置有紧固带。
进一步地,两个下肢固定槽呈八字型排列。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气囊套能交替地挤压小腿肌肉,产生按摩作用,有效的改善了静脉血流滞缓,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装置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球头销钉及销槽示意图。
图中:1下肢固定槽,2固定盒,3进气口,4气囊套,5活塞外壳,6活塞, 7活塞杆,8移动杆,9滑槽,10电动机,11蜗杆,12蜗轮,13二连杆机构, 14球头销钉,15销槽,16控制开关,17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器,包括两个具有弹性的下肢固定槽1 和连接两个所述下肢固定槽1的固定盒2;所述下肢固定槽1内侧设置有多个带有进气口3的气囊套4,所述固定盒2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气囊套4的数量一致、且与所述进气口3可拆卸连接的抽送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02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