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后回捕采样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70016.6 | 申请日: | 2019-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9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力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K79/02 | 分类号: | A01K79/0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徐康 |
| 地址: | 550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生 生物 增殖 放流后回捕 采样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后回捕采样设备,包括底板、转动结构、蜗杆传动结构、旋转盘、第一采样泵、第二采样泵和升降结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中空,所述主体侧面的上部设有电源箱,所述电源箱内腔的底部设有蓄电池,所述电源箱的上表面设有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可以自动化控制操作;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置于主体内腔底部的中心;蜗杆传动结构:所述蜗杆传动结构置于主体内腔的底部且与转动结构配套连接;本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后回捕采样设备,可以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工作效率比较高,可以控制采样的深度,不仅具备采集功能,还便于保存和拿取,而且可以分类采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生物采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后回捕采样设备。
背景技术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为了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后,需要回捕采样调查,以此诊断水体进行生态健康,了解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情况。目前水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样本主要通过人工拖动网具进行样品采集,然而该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靠人工操作,采样范围有限,样品代表性差,且花费太多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低;其次,采样深度难以准确控制,受水流影响,浮游生物网取样时极易漂离取样点形成很大的拖网角度,造成采样深度的变化;再次,只具备采集功能,不便于保存和拿取样品;最后,不能对不同体积的水生生物进行分类采样,不便于对样品的分类调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后回捕采样设备,可以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工作效率比较高,可以控制采样的深度,不仅具备采集功能,还便于保存和拿取,而且可以分类采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后回捕采样设备,包括底板、转动结构、蜗杆传动结构、旋转盘、第一采样泵、第二采样泵和升降结构;
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中空,所述主体侧面的上部设有电源箱,所述电源箱内腔的底部设有蓄电池,所述电源箱的上表面设有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可以自动化控制操作;
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置于主体内腔底部的中心;
蜗杆传动结构:所述蜗杆传动结构置于主体内腔的底部且与转动结构配套连接;
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置于转动结构的上方,所述旋转盘的上表面均匀阵列设有至少四个采样收集筒;
第一采样泵:所述第一采样泵置于主体内腔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采样泵的进口设有贯穿延伸至主体外侧的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一采样泵的出口设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的顶端设有喷液结构一,所述喷液结构一位于旋转盘的上方且与其中一个采样收集筒对应;
第二采样泵:所述第二采样泵置于内腔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采样泵的进口设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位于主体的内腔,所述第二进液管的出口设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的顶端设有喷液结构二,所述喷液结构二位于旋转盘的上方且与其中一个采样收集筒对应;
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位于主体外侧的下部,所述升降结构的底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侧面设有采样结构,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设有与采样结构对应的投入式液位变送器,所述投入式液位变送器与PLC控制器双向电连接,通过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可以检测水位的深度,并反馈给PLC控制器;
其中:还包括长软管,所述长软管的一端通过法兰与第一进液管的外侧端连接,所述长软管的另一端贯穿连接块的侧面并与采样结构连通,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采样泵和第二采样泵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长软管可以配合采样结构到达不同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未经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00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载机双变总成超越离合器润滑结构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显示屏安装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