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翻板式捕蟑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69559.6 | 申请日: | 2019-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2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汪宸亮;段章骏;徐晶晶;胡志强;贺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工业科技学校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寇俊波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板式 蟑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翻板式捕蟑螂装置,包括支架、诱饵盒、转动机构、收集盒、主控芯片,所述支架上部设有诱饵盒,诱饵盒上面开口,开口一侧通过转动机构铰接有活动面板,活动面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支架下部设有用于控制转动机构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箱内设有主控芯片,收集盒设于靠近诱饵盒上转动机构的一侧,且开口朝上,用于收集捕捉到的蟑螂。采用该装置,通过支架侧面的爬行导板使蟑螂进入捕捉区的活动面板上,主控芯片控制电动推杆伸缩,进而带动活动面板绕传动轴转动,将蟑螂甩进收集盒内,使蟑螂捕捉器可以连续捕捉蟑螂,捕捉量大;并且该装置使用方便、工作可靠、性能稳定、不需蟑螂药、蟑螂集中收集、自动捕杀且高效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蟑螂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动翻板式捕蟑螂装置。
背景技术
蟑螂是一种害虫,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烦恼,它不仅破坏室内的卫生环境,而且大量传播细菌,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市场上用以防治蟑螂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化学杀虫剂和蟑螂药两种,这些化工产品所产生的污染,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采用电击灭蟑螂的产品,因为无法及时清除电死的蟑螂,会影响蟑螂的灭杀效果;在电击灭杀蟑螂时,可能会产生烧焦味和烟气,直接进入室内环境,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翻板式捕蟑螂装置,该装置使用方便、工作可靠、性能稳定、不需蟑螂药、蟑螂集中收集、自动捕杀且高效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动翻板式捕蟑螂装置,包括支架、诱饵盒、转动机构、收集盒,所述支架上部设有诱饵盒,诱饵盒上面开口,开口一侧通过转动机构铰接有活动面板,活动面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支架下部设有用于控制转动机构的电气控制箱,所述收集盒设于靠近诱饵盒上转动机构的一侧,用于收集捕捉到的蟑螂。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架的两侧和正面分别设有爬行导板,爬行导板上固定安装有磁铁,支架侧壁固定安装有定位铁片。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活动面板两侧分别设有红外传感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转动机构设于诱饵盒的背面,包括轴承架、轴承、传动轴、电动推杆,所述诱饵盒的侧壁两边分别固定安装有轴承架,轴承架上通过轴承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外侧套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分别与活动面板和传动杆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传动板,传动板固设于电动推杆的底端,电动推杆的顶端与支架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电气控制箱内设置有主控芯片,所述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连接,主控芯片的输出端与电动推杆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传动杆设有两个,对称位于电动推杆两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收集盒上设有开口,且开口方向朝上,使得在活动面板转动时能够将蟑螂甩进收集盒内。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该装置,通过支架侧面的爬行导板使蟑螂进入捕捉区的活动面板上,主控芯片控制电动推杆伸缩,进而带动活动面板绕传动轴转动,将蟑螂甩进收集盒内,使捕蟑螂装置可以连续捕捉蟑螂,并且捕捉量大;
该装置使用方便、工作可靠、性能稳定、不需蟑螂药、蟑螂集中收集、自动捕杀且高效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工业科技学校,未经武汉市工业科技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695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