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液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69009.4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6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辉;姜衍礼;崔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泓循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6 | 分类号: | B01D21/26 |
代理公司: | 山东康桥律师事务所 37250 | 代理人: | 柳彦君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中筒体的直径,所述中筒体上面设有堰口,所述堰口上端开口的高度低于所述上筒体开口的高度,所述中筒体下部的直径和所述下筒体上部的直径相同,所述下筒体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中筒体中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沿中筒体桶壁正切插入中筒体内,所述上筒体底板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能高效地将固定颗粒物从养殖用水中分离出来,养殖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水产养殖的投入高,资金回收难,风险大。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经常采用工厂化循环水的方式进行水产养殖。
现有技术中,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的养殖池排水,直接流到回水干管,将养殖池底部残饵粪直接带到回水干管,经集中水处理过滤掉,养殖密度较高时,水处理设备负载较大,处理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分离出养殖水中固体颗粒物的固液分离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固体颗粒物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固液分离装置,用于分离出养殖水中固体颗粒物,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中筒体的直径,所述中筒体上面设有堰口,所述堰口上端开口的高度低于所述上筒体开口的高度,所述中筒体下部的直径和所述下筒体上部的直径相同,所述下筒体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中筒体中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沿中筒体桶壁正切插入中筒体内,所述上筒体底板设有出水口。
可选的,所述排污口下部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污口设有控制件,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排污口的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口上部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用于安装控制管,所述控制管安装在所述插孔内时,所述控制管的上端高于所述堰口的上端开口。
可选的,所述堰口为锥形结构,其上端开口的直径小于下端开口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堰口上端开口的形状包括锯齿形。
可选的,所述下筒体为下锥形结构,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下筒体的锥尖处。
可选的,所述上筒体采用敞口结构,所述上筒体通过环形板与所述中筒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环形板下部设有支腿,所述支腿设有高度调节组件。
可选的,所述高度调节组件采用可伸缩套管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进水口沿中筒体桶壁正切插入中筒体内的设计,利用旋流分离的原理,在所述中筒体中形成旋转水流,在离心沉降作用下将固体颗粒物从水流中分离出来,且采用锯齿结构的所述堰口也有利于固体颗粒物的分离,从而高效地将固定颗粒物从养殖用水中分离出来,养殖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1、上筒体;2、中筒体;3、下筒体;4、支腿;11、出水口;12、环形板;21、堰口;22、进水口;31、排污口;32、控制管;311、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泓循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泓循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690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