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68949.1 | 申请日: | 2019-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7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赵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儿 畸形 患者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袋、瓶塞穿刺器、滴斗、流速调节器、连接接头和输液软管,所述瓶塞穿刺器、滴斗、流速调节器和连接接头之间依次通过输液软管相通。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等结构的配合,实现了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和引流效果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引流技术领域,具体为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因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因此将此方法引用到小儿畸形患者的治疗技术当中。但传统的负压引流装置的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不方便操作,因此很难在小儿畸形患者内被广泛推广。综上所述,如何对现有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改进,以改善其结构不适用于小儿畸形患者,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具备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和引流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负压引流装置不方便对小儿畸形患者使用,操作复杂和引流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袋、瓶塞穿刺器、滴斗、流速调节器、连接接头和输液软管,所述瓶塞穿刺器、滴斗、流速调节器和连接接头之间依次通过输液软管相通。
优选的,所述负压袋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袋塞。
优选的,所述连接接头的表面套接有连接护帽。
优选的,所述负压袋为双层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负压袋的内层为厚度为0.3-0.6mm聚氨酯层结构,所述负压袋的外层为厚度为0.5-0.8mm聚氯乙烯层结构。
优选的,所述瓶塞穿刺器、滴斗、流速调节器、连接接头和输液软管之间均采用溶剂胶或UV胶粘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橡胶袋塞,增加负压袋的密封性,并使其可以在进行抽气后继续保持密封性,方便后期的使用。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护帽,可以有效将连接头与外界环境隔绝,防止受到污染后与患者的耳部引流管连接后造成感染。
三、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负压袋为双层弹性结构,保证了负压带有足够的弹性,在抽完袋内的空气时,能形成需要的负压吸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正面剖视图。
图中:1-负压袋、2-瓶塞穿刺器、3-滴斗、4-流速调节器、5-连接接头、6-输液软管、7-橡胶袋塞、8-连接护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689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微硅粉加工的滤布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对数发酵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