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可折叠滚轮的混凝土浇筑用溜管料斗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63063.8 | 申请日: | 2019-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9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 发明(设计)人: | 谭玉丰;韩会民;邹鹏承;周冀伟;苏朋勃;史红玉;陶瑞轩;崔树国;杨俊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旦帅男;王灵灵 |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可折叠 滚轮 混凝土 浇筑 用溜管 料斗 | ||
一种带有可折叠滚轮的混凝土浇筑用溜管料斗,包括用于装载混凝土的铁板料斗、与铁板料斗底部连通的斜向圆溜管、用于支撑铁板料斗的支撑架和设于支撑架底部的可折叠滚轮;斜向圆溜管出口端设有斜向截止阀,斜向截止阀包括把手、挡板和销轴,挡板斜向左上倾斜设于斜向圆溜管内;支撑架包括四根立向支撑和四根固定在相邻立向支撑之间的槽钢水平支撑,可折叠滚轮包括可折叠构件、固定在可折叠构件端部的滚轮和用于可折叠构件与槽钢水平支撑固定的轴承。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灌注桩芯、墙柱等竖向构件,解决了传统竖向混凝土构件浇筑方式的弊端,保证了混凝土成型质量,使用灵活,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带有可折叠滚轮的混凝土浇筑用溜管料斗。
背景技术
现场施工过程中,浇筑竖向混凝土构件,传统施工方式泵管直接深入模板,很容易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形成蜂窝、烂根等混凝土质量缺陷;同时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移动料斗需要塔吊配合,且占用塔吊时间较长,使本来就紧张的塔吊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可折叠滚轮的混凝土浇筑用溜管料斗,要解决现有技术搬运不便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可折叠滚轮的混凝土浇筑用溜管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装载混凝土的铁板料斗、与铁板料斗底部连通的斜向圆溜管、用于支撑铁板料斗的支撑架和设于支撑架底部的可折叠滚轮;所述斜向圆溜管与地面夹角为15°~30°,斜向圆溜管出口端设有斜向截止阀,所述斜向截止阀包括把手、挡板和销轴,所述挡板斜向左上倾斜设于斜向圆溜管内;所述支撑架包括四根立向支撑和四根固定在相邻立向支撑之间的槽钢水平支撑,所述可折叠滚轮包括可折叠构件、固定在可折叠构件端部的滚轮和用于可折叠构件与槽钢水平支撑固定的轴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立向支撑由角钢制作而成,每根所述立向支撑与铁板料斗之间还设有斜向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斜向截止阀与斜向圆溜管夹角为45°~60°。
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构件由槽钢制作而成,通过轴承与槽钢水平支撑两翼缘板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铁板料斗上部为方形开口。
此外,所述斜向圆溜管的出料端与铁板料斗底部平行。
更加优选地,所述斜向圆溜管长2~2.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灌注桩芯、墙柱等竖向构件,实现混凝土以自由落体形式浇筑,解决了传统竖向混凝土构件浇筑方式的弊端,保证了混凝土成型质量,使用灵活,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底部设有可折叠滚轮,在需要移动的时候滚轮下放,滚轮通过可折叠构件卡固在槽钢水平支撑内,人工推动溜管料斗即可转移,无需人工搬运,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无需搬运时,滚轮向上收起,避免滚轮手里过重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可折叠滚轮的混凝土浇筑用溜管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折叠滚轮的应用示例。
附图标记:1-铁板料斗;2-斜向圆溜管;3-支撑架;31-立向支撑;32-槽钢水平支撑;33-斜向支撑;4-可折叠滚轮;41-滚轮;42-可折叠构件;43-轴承;5-斜向截止阀;51-把手;52-挡板;53-销轴;6-吊装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630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储热采暖装置及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地下雨水集中排放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