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远距离救援救生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60813.6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8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生国;闵兴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画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00 | 分类号: | B63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惠智天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1 | 代理人: | 刘莹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距离 救援 救生 | ||
一种远距离救援救生杆,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单元杆体,相互连接的单元杆体之间通过固定装置连接;依次连接的单元杆体顺次截面尺寸缩小,并均为中空结构,固定装置固定任意相连两个单元杆体,直径最小的第一节单元杆体外部套接有一漂浮球头,救生杆还包括一个回拉绳,回拉绳一端通过单元杆体的中空结构连接在直径最小的第一节单元杆体上,另一端外置于直径最大的单元杆体外,从头到尾贯穿整个救生杆;并在直径最小的单元杆体的前端部设置有弹性卡接件,弹性卡接件卡接辅助救援工具。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落水者实施精准救援,对是否有求生欲望的落水人员或遗体均可救援;在不同救援场景下,可快速更换救援工具,适用于特定环境需要不同救援工具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距离救援救生杆。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当有人溺水时,救生人员通常会入水将溺水者拖带上岸进行施救。救生人员为了将溺水者拖带上岸,难免与溺水者发生肢体接触。然而溺水者一旦沉入水中,其大脑便会严重缺氧。因此,救生人员一旦与溺水者发生肢体接触,溺水者便会凭借本能不顾一切地将救生人员抓入水中,由此造成救生人员死亡。救生人员为了避免自身死亡,从身后搂住溺水者,有时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在接近溺水者时将溺水者按入水中使其短暂昏迷,然后将溺水者拖带上岸,然而这又极易使溺水者的肺部进水过多,由此造成溺水者死亡。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救生员不用下水,就能救生的全新救生工具,以解决现有水中救生易造成救生人员和溺水者死亡的问题;
同时,在救援能够实现前提下,需要提供更多的全新水上救援器材或救生方案,能够适用于更多的救援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距离救援救生杆。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远距离救援救生杆,所述救生杆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单元杆体,任意一个相互连接的单元杆体之间通过固定装置连接;
依次连接的所述单元杆体顺次截面直径缩小,并均为中空结构;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圆环、及一个锁紧圆环,所述固定圆环的一端边侧与所述锁紧圆环的一端边侧通过固定板连接固定;
所述固定圆环固定在任意相连两个单元杆体其中直径最大的单元杆体端部,所述锁紧圆环套接在其中直径最小的单元杆体上;
所述锁紧圆环为一个未封闭的圆环结构,并在未封闭的开口处设置两个具有内螺纹孔的板体,两个所述板体通过之间设置的螺杆进行旋转锁紧;
所有所述固定装置结构均相同;
其中直径最小的单元杆体外部套接有一个漂浮球头;
所述救生杆还包括一个回拉绳,所述回拉绳一端通过所述单元杆体的中空结构连接在所述直径最小的单元杆体上,另一端外置于所述直径最大的单元杆体外;
并直径最小的所述单元杆体的外端部设置有弹性卡接件,所述弹性卡接件卡接辅助救援工具。
进一步地,直径最小的所述单元杆体的外端部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通孔,所述弹性卡接件包括两个卡接凸块,及连接两个所述卡接凸块的卡接弹性件,所述卡接弹性件置于所述单元杆体内部,并两个所述卡接凸块分别延伸出所述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回拉绳一端连接在所述弹性件上;
在直径最大的所述单元杆体的外周侧固定有一个绳包,用于收纳延伸在所述单元杆体外部的回拉绳。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救援工具包括一个中空的救援杆体,并所述救援杆体套接在直径最小的单元杆体上,并在所述救援杆体上开设有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配合卡接所述卡接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救援工具还包括一个连接在所述救援杆体上的浮力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画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画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608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落叶收集装置
- 下一篇:高强度和高隔音绝热性能的高效新风机组的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