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弯管用防辐射包覆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59338.0 | 申请日: | 2019-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2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航;路遥冬;陈英;王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核安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5/00 | 分类号: | F16L55/00;G21F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朱晓敏 |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管 防辐射 包覆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弯管用防辐射包覆套,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防放射性有害辐射主要采取通过安装铅版,由于进行的为区域性防护,在防护范围以外需要工作是必须严格穿戴防护服等进行防护,此外有些地方也采用弯管用防辐射包覆套,但现有的弯管用防辐射包覆套不易安装和拆卸的问题,其包括第一弯管包覆套,所述第二弯管包覆套位于第一弯管包覆套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弯管包覆套和第二弯管包覆套,相比目前的区域性铅版等防辐射,管路防辐射包覆套针对具体的有放射性辐射的管路进行精准屏蔽,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一凸块等,便于相关人员对本弯管用防辐射包覆套的安装和拆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弯管用防辐射包覆套。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机械、流体管路中,为了对管路中的介质进行保温等措施,经常需要在管路外部包覆隔热材料降低经过管路的损耗,对于放射性等有害辐射,当含有辐射介质的流体或气体流经管路时,为了避免辐射扩散影响到环境的安全,同样需要对辐射进行隔离屏蔽。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防放射性有害辐射主要采取通过安装铅版、屏蔽挂帘等进行区域性屏蔽,由于进行的为区域性防护,因此在防护过程中主要是范围性的防护,在防护范围以外需要工作是必须严格穿戴防护服等进行防护,此外有些地方也采用弯管用防辐射包覆套,但现有的弯管用防辐射包覆套不易安装和拆卸,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防辐射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弯管用防辐射包覆套,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防放射性有害辐射主要采取通过安装铅版、屏蔽挂帘等进行区域性屏蔽,由于进行的为区域性防护,因此在防护过程中主要是范围性的防护,在防护范围以外需要工作是必须严格穿戴防护服等进行防护,此外有些地方也采用弯管用防辐射包覆套,但现有的弯管用防辐射包覆套不易安装和拆卸,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防辐射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弯管用防辐射包覆套,包括第一弯管包覆套和第二弯管包覆套,所述第二弯管包覆套位于第一弯管包覆套的一侧,第一弯管包覆套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弯管包覆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位于第一凹槽的底部,第一弯管包覆套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弯管包覆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位于第二凹槽的顶部,第二弯管包覆套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二弯管包覆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凸块,第三凸块位于第三凹槽的顶部,第二弯管包覆套的底部开设有第四凹槽,第二弯管包覆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凸块,第四凸块位于第四凹槽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上和第三凸块上分别开设有三个第一螺纹孔和三个第二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块上和第四凸块上分别开设有三个第三螺纹孔和三个第四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管包覆套的内侧和第二弯管包覆套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防辐射软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管包覆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粘板,粘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母贴。
优选的,所述第二弯管包覆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子贴。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的高度、第二凸块的高度、第三凸块的高度和第四凸块的高度均为20mm,第一凸块的壁厚、第二凸块的壁厚、第三凸块的壁厚和第四凸块的壁厚均为弯管包覆套壁厚的一半,第一凹槽的内径、第二凹槽的内径、第三凹槽的内径和第四凹槽的内径均与配套安装的直管路外径相同,第一凹槽的深度、第二凹槽的深度、第三凹槽的深度和第四凹槽的深度均为20mm,第一凹槽的壁厚、第二凹槽的壁厚、第三凹槽的壁厚和第四凹槽的壁厚均为10mm,第一凹槽的槽宽、第二凹槽的槽宽、第三凹槽的槽宽和第四凹槽的槽宽均为弯管包覆套壁厚的一半,第一凹槽的内径、第二凹槽的内径、第三凹槽的内径和第四凹槽的内径均与配套安装的直管路外径相同,第一弯管包覆套和第二弯管包覆套材料包含钨粉、苯撑硅胶、偶联剂和增塑剂等的合成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核安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核安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593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编织增强材料设备的智能摊平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脱除三氧化硫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