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电保护的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57263.2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0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分类号: | A24F40/40;A24F40/42;A24F40/5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2 | 代理人: | 丁敬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断电 保护 电子 烟雾 | ||
一种具有断电保护的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其中所述具有断电保护的电子烟雾化器包括用于容纳烟油的油腔和雾化芯,在油腔的下底面设置有浮体液位开关组件,浮体液位开关组件的两个电极与雾化芯并联电路连接;浮体液位开关组件用于在烟油液位低于预定时导通,使雾化芯的工作电路产生短路断电停止。将浮体液位开关组件与雾化芯的工作电路连接,并且与雾化芯并联,使用者正常使用过程中,当油腔油位低于一定值时,浮体就同时碰触油腔底部的正负极,使正负极连通形成短路,促使电源启动短路保护,关闭电源输出,切断雾化芯的功率输出,雾化芯不烧糊、烧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烟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断电保护的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烟主要由电池组件和雾化器组件这两部分组成,电池组件包括提供电子烟工作电压的电池,雾化器组件内置有烟油,通过电源组件提供电能,雾化器组件具有雾化芯,雾化芯在通电后工作使得烟油雾化可以由烟嘴吸出产生烟味,最终达到吸烟效果,电子烟处于随时可以工作的状态。
有些电子香烟使用电子气流传感器启动雾化芯,一吸气就会使电池电路工作。而手动感应的需要用户按下一个按钮,然后吸烟,气动的使用方便,手动的电路相对来说比气动稳定,出烟量也比气动的好。
现有技术的电子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烟油的雾化会使烟油过少,如继续吸气雾化芯还是会工作,并不会停止,烟油过少时容易引起雾化芯烧糊、烧焦现象,需要解决在烟油过少时或无烟油时雾化芯不能启动工作,以保证不烧糊烧焦雾化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断电保护的电子烟雾化器,使用并联短路原理间接使电源启动短路保护,保证烟油过少或者无烟油时不烧糊雾化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断电保护的电子烟雾化器,包括用于容纳烟油的油腔和雾化芯,在油腔的下底面设置有浮体液位开关组件,浮体液位开关组件的两个电极与雾化芯并联电路连接;浮体液位开关组件用于在烟油液位低于预定时导通,使雾化芯的控制电路产生短路断电停止工作。
将浮体液位开关组件与雾化芯的工作电路连接,并且与雾化芯并联,使用者正常使用过程中,当油腔油位低于一定值时,浮体就同时碰触油腔底部的正负极,使正负极连通形成短路,促使电源启动短路保护,关闭电源输出,切断雾化芯的功率输出,雾化芯不烧糊、烧焦。减少在使用过程雾化芯烧糊、烧焦导致使用者有不良体验,保证雾化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烟油过少或者没有烟油时被烧糊、烧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体液位开关组件包括导电的浮体、导电的限位柱和电极柱,限位柱设置于油腔的下底面并且具有与油腔连通的内腔,浮体活动置于内腔中,电极柱设置于内腔的下部,限位柱与电极柱分别为浮体液位开关组件的两个电极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体为浮球、浮板或浮筒,在烟油液位低于预定时,浮体接触限位柱与电极,使限位柱与电极之间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与雾化芯工作电路的负极电连接,电极柱与正极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体液位开关组件包括导电的浮体、限位柱和电极柱,限位柱设置于油腔的下底面并且具有与油腔连通的内腔,浮体活动置于内腔中,电极柱设置于内腔的下部,电极柱包括两个电极和位于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件,并且电极柱的上端面设有锥形凹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体为浮球或浮筒,在烟油液位低于预定时,浮体落入锥形凹孔分别与两个电极接触,使两个电极之间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主体、玻璃管、烟嘴和底座,其中主体、玻璃管和烟嘴围成容纳烟油的油腔,雾化芯安装在主体上并且置于油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572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